▲殲-20戰機RCS測試照。(圖/翻攝自科技日報)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官媒近期曝光了一張殲-20側拍照,可以看見殲-20「頭下腳上」的被架在一座白色的圓型支架上,正在進行雷達散射截面積(RCS)測試。大陸智庫專家表示,唯有採用RCS測試這個「試金石」,才能全面可靠的掌握戰機等裝備隱身能力,這對飛機的設計製造至關重要,包括F-22、F-35與Su-57戰機經過這項測試。
據《科技日報》報導,RCS是雷達隱身技術中最關鍵的概念,它象徵了目標在雷達波照射下所產生回波強度的一種物理量;通俗地說,RCS就是雷達能看見的面積大小。瞭望智庫研究員易芳指出,雷達應用於軍事後,雷達的散射截面積成為其中一個最重要、最基本的參數。
易芳指出,目前軍事強國已經將RCS作為衡量軍艦、飛機、導彈等裝備隱身性能的重要指標,因此RCS技術一方面被廣泛運用於此類裝備的設計、研究和製造,整機RCS測試成為鑑定隱身裝備是否合格的最後一道程序,另一方面,還通過RCS的技術融合,作為對目標運動姿態判別、目標結構和尺寸評估、目標類別的識別,以及區分目標真假,甚至還可以利用RCS測量結果合成目標圖像。
▼殲-20戰鬥機。(圖/翻攝自中國空軍官網)
報導表示,通常情況下,雷達目標材料的電性能和吸波性能、目標的幾何外形、目標被雷達波照射的方位、入射波的波長等因素都會對目標的RCS產生影響;比如,飛機、導彈的頭部方向RCS最小,而兩側和尾部RCS較大;再比如,戰斧巡航導彈的RCS小於0.1平方米,僅僅相當於一隻鳥。
報導指出,沈飛飛機整機RCS測試項目近期就已經驗證了飛機整機RCS測試環境,能夠滿足隱身飛機研製階段和出廠驗收階段的工作需求,形成了內場、外場測試系統的配套佈局,這將大大提高多種項目的研製能力。
易芳強調,取得RCS技術突破、掌握隱身戰鬥機RCS測試的全套技術可以說具有里程碑意義,一方面,這代表中國有能力依據自身的標准設計和製造戰機、戰艦和導彈等武器裝備;另一方面,中國有能力對一些國家的隱身裝備進行技術測量,破解其他國家戰機、戰艦、導彈等武器的隱身奧秘。未來將極大提高我國的綜合作戰水平,包括防空反導能力。
易芳提到,目前僅美國、俄羅斯、中國等極少數軍事強國掌握了這一頂尖技術,而其先進的戰機都要經過RCS測試。報導指出,洛馬公司21世紀初建立了F-22的RCS近場測試場,2008年,繼續投入使用專門的驗收測試設備,負責驗證F-35戰機的隱身性能;未經改進的該設備每4天能測試1架F-35,改進之後縮短到1天測試1架,這也是F-35生產進入快車道的原因。
易芳最後表示,隱身和反隱身技術是一種矛和盾的關係。這對矛和盾的關係,在於隱身機理和反隱身機理之間的博弈,不同的RCS技術測量機理對隱身性能測試有不同的效果,「所以,RCS測試一方面就是利用自身技術改進戰機隱身性能,另一方面就是要針對對方的RCS測量機理進行改進,當然對方的RCS測量機理一般也是密級很高的軍事機密。」
▼殲-20的鴨翼讓是它隱身能力受質疑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