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新聞越看越焦慮?心理師教4招徹底解決心理恐懼

▲新聞影響心理。(圖/女子學提供)

▲(圖/Pinterest)

回想過往的經驗,你是否也感同身受,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不論是天災、人禍,遠在國際還是近在眼前,種種資訊不斷地渲染都容易使得整個社會陷入群體恐慌,就算原先毫不在意也會隨著身邊親友的討論,進而開始擔憂了起來。

舉例今年度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從中國大陸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國,至今每隔幾天都會聽見又新增幾例的消息。因此在努力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編輯也決定邀請心理師來跟大家聊聊,遇到類似情況時應該怎麼調適自己的心理:

1.有意識察覺自己不合理的焦慮

覺察行為背後到底是在擔心什麼?

▲新聞影響心理。(圖/女子學提供)

▲(圖/Pinterest)

洪培芸心理師分享,很多時候生活中的焦慮都是原在於「害怕會有壞事」發生,這其實是很人之常情的反應,畢竟大家都不會抗拒好事發生,故適當地擔憂是絕對合理的。但如果一直處於極度焦慮的狀態,就要反過來覺察自己這樣的擔心是不是在合理範圍內,還是有其他原因存在,如天生擁有很多不安全感,或是最近遭遇了什麼事,藉著這個議題浮現上來才會使現在的自己這麼恐慌。

2.相信自己擁有解決的能力

盡力完成能力範圍的事就好

還有一些的焦慮,是源自於對自己的不信任感,容易把事情想得很嚴重,於是越想越多,越來越害怕。但我們應該要相信自己,當事情發生時不會全然束手無策,最後的結果也不一定真的會向最極端的結果。

舉例這次的新冠病毒來說,如果平時就有維持營養均衡、定時運動好習慣的人,那麼便不會那麼擔心,因為就算不小心感染了,也有足夠強大的免疫系統能夠對抗,或是經過治療即可痊癒。因此若想要遠離這波疫情的焦慮,除了做好心理建設外,也應該要全面防護健康,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戒菸戒酒、養成運動習慣、飲食作息正常等等,盡力完成能做到的小事,而非只是一昧搶購口罩、酒精。

3.尋求正確的知識管道

不要無止盡地餵養負面訊息

▲新聞影響心理。(圖/女子學提供)

▲(圖/我們與惡的距離粉絲專頁)

現在科技發達,我們能獲得資訊的管道也非常多,上班聽廣播、吃飯配新聞、有事沒事滑手機等等,無形之中也會讓心情隨之浮沉,某種程度來說,算是一種文明病。

不過,有時難免會因為需要接收正確的資訊,以及掌握目前的情況,必須收看媒體報導,洪培芸心理師建議,可以從降低收看的頻率著手,可能一天只看一次就好,不必一直緊盯最新進度。並且謹慎過濾獲得資訊的管道,比方說只看官方、中立的事實,別被誇大的內容綁架好心情。

4.別讓關係因此出現裂縫

待事件過後鬧翻感情得不償失

▲新聞影響心理。(圖/女子學提供)

▲(圖/Pinterest)

除了不要重複收看相關報導外,切勿矯枉過正,自許為正義魔人也很重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與立場考量,不能夠要求所有人都遵照自己的做法。且洪培芸心理師也提醒,人與人的溝通經常會因為表達不清楚,而產生誤會,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事件是一時的,但關係的分裂卻是永久的!在討論議題上,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將自己的焦慮投射到親友或他人身上,過度放大或是解讀事實,打壞了維繫已久的感情。

最後,言而總之,不管是在面對什麼情況,我們都應該減少使用網際網路和社群軟體,將關注回歸到自己的身上,覺察自己的感受、作為還有規畫生活,知己知彼,才能無懼世上的紛擾。

延伸閱讀:

與其不斷焦慮,不如挺身勇敢!插畫家 Angel Chang 化不安為力量,用視覺創作傳遞真實與感受

與內心對話的必備清單:比起囤貨,5 個正向態度幫你重新整頓紊亂的生活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