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人口覆蓋率已超過4成。(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新冠疫苗開打以來,各廠牌疫苗均傳出猝死案例,部分死因為主動脈剝離、心肌梗塞。心臟內科醫師表示,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都是血壓控制不良的併發症,現行研究也未發現與疫苗免疫反應有關。而台灣有3成國人有高血壓不自知,建議施打前後都要量血壓,若收縮壓超過160 mmHg,就要提高警覺。
高端疫苗接種後已有5人死亡,年齡落在40至50歲,完成解剖的作家陸之駿,研判為主動脈剝離合併心包膜炎,急速引起血壓降低休克過世;另一例基隆市40多歲女性,經電腦斷層診斷應該也是主動脈剝離,且剝離的範圍很大,破裂到心包膜,導致心包膜大量積血,讓心臟沒辦法揮發正常功能,經搶救仍不幸死亡。
AZ疫苗同樣有猝死案例,九把刀岳母在7月26日接種AZ疫苗7月30日出現症狀後,失去呼吸心跳過世,岳母在過世當天曾透露「背部往頸部開始劇痛」,還出現嘔吐症狀,也遭研判為主動脈剝離,但仍有待解剖鑑定報告出爐才能釐清。
對於疫苗與猝死關聯性,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主動脈剝離是長期血壓偏高的併發症,門診觀察發現約有5~10%民眾接種疫苗前後可能因為緊張、身體不適、發燒等造成血壓升高,但這都是暫時現象,不是造成主動脈剝離的主因。
▲新冠疫苗「主動脈剝離」猝死!醫分析無關連:血壓超過這值先緩打。(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針對法醫高大成提及,接種疫苗後抗原抗體複合體可能會沈積在主動脈剝離部位,引發破裂危機。王宗道表示,國際期刊日前雖指出,AZ疫苗造成的血栓會產生特殊抗體,這些都跟血管無關。目前已知會造成血管組塞的疾病為「高安氏血管炎」,但通常也需要數月、數年累積才會造成影響。另外,馬凡氏症患者因為本身血管結構脆弱,若血壓未控制,也是血管破裂高風險群。
「所有主動脈剝離的人,背後一定都有潛藏因子。」王宗道表示,台灣得利於健保制度,在高血壓管理與治療在全球雖佔前段班,仍有3成民眾罹患高血壓不自知。依據現行標準,若收縮壓超過120 mmHg、舒張壓超過80 mmHg,就屬高血壓族群,應儘早就醫治療。
至於血壓超過多少不適合打疫苗?王宗道表示,若診間量測收縮壓超過160~180 mmHg、舒張壓超過110 mmHg,且有頭痛、頭暈、無力等症狀,建議暫緩接種,等身體狀況比較穩定了再打。打完疫苗也要在家量血壓,若收縮壓平均值超過140 mmHg就要提高警覺,超過170 mmHg,則須及早做降壓處理,以免發生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