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會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ICU醫師陳志金今天(3日)表示,2日本土確診160例,按照其他國家的經驗,確診數字有可能會呈現指數型成長:破千、破萬、甚至…但大家請不必驚慌。他要和民眾分享5劑「心理加強劑」,假如你是家中、學校、公司裡的第一例,也不用感到內疚自責。
「各位旅客,我們現在即將通過一段不穩定的氣流,請您留在座位上、繫好安全帶。」陳志金在臉書說,就像飛機上機長的廣播一樣,這只是一段不穩定氣流,通過了,就會安全降落目的地,就像歐美、日、韓、新、馬等其他國家的經驗一樣,病例數會快速上升然後下降,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疫情新階段。
陳志金指出,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農曆年前以游泳來比喻抗疫,「疫情剛開始時,我們不會游泳,看到『水』(病毒)就會害怕。但是,現在的Omicron和Delta株不同,這個『水』沒有那麼『深』,水深可能只及膝蓋、腰部、頂多只到胸部,不太會淹死人。」
▼疾管署最新統計,台灣COVID-19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第1劑 83.45%、第2劑78.41%、追加劑接種率50.48%。(圖/記者湯興漢攝)
王乙康提到,「而且,和兩年前不同的是,我們現在大部分人都會游泳了(已完整接種疫苗),可以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所以,不要因為確診的數字很高就感到害怕!Omicron重症和死亡的比率很低,醫療體系也可以負荷。」
陳志金寫道,「我們非常幸運的,在這兩年多來,守住了疫情,汲取各國的經驗,等到了一個相對比較好的時機:較高的疫苗覆蓋率、Omicron相對比較低的重症率和致死率(99.78%為輕症和無症狀、重症率0.22%、致死率0.07%)。」
陳志金表示,台灣的醫療量能、分流也有規劃,各種可能的應變,指揮中心也應該會和專家小組討論過;目前,還需要加強的是民眾的心理建設,在台灣多次成功清零情況之下,「與病毒共存」一直不是大部分人的選項,因此,需要在這個時候,為民眾做好心理準備,給大家5劑「心理加強劑」:
1、我們真的守得很好了,如果有一天,確診數真的呈現指數性上升,成千上萬的時候,大家也不必感到驚恐,更不要互相指責。
2、萬一自己或家人確診了,也不必感到驚慌,因為大部分都是輕症,多注意重症的徵兆就可以。輕症不必住院,住在加強版防疫旅館(未來甚至有可能是居家),以保存醫療量能。
3、不要責怪任何人,這也不是任何人的錯,是病毒的錯;不要去怪公司的同事、朋友、家人,為何把病毒帶進來,沒有人會刻意要害身邊的人的;也不要去排擠、歧視染病的人。
4、萬一你是家中、學校、公司裡的第一例,也不用感到內疚自責,覺得是自己害了身邊的人,真的,病毒是很難防的,大家都盡力了。
5、小心提防有心人士過度渲染「防疫失敗」、「對死亡病例大作文章」、「應該學學某國封城」、「做得比某國差」、「誰誰誰下台」…等等希望分化國人、擊潰國人信心的資訊戰。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陳志金說,感謝指揮中心、防疫人員、全民配合防疫,讓台灣可以守護到現在這個「相對比較好的時機」,記得「會擊垮我們的是人性,不是病毒」,失去了彼此的信任、造成社會分裂的後果,遠大於病毒帶來的傷害。
陳志金指出,在全球確診病例來到近5億例的現在,各國也紛紛放寬防疫措施與病毒共存之際,「如果我們不得已,也遇上了,就讓我們以健康、正向的心理,繼續面對疫情的走勢,配合指揮中心專家群的通盤考量和各種配套措施,期待可以早日回歸日常生活。大家請繫好安全帶,打好『心理加強劑』,我們即將通過這段不穩定氣流,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