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已決定退選。(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藍白郭」陣營23日在君悅飯店展開會談,當時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提到,郭台銘既是見證人也是「桶箍」。事後財經網美胡采蘋發文表示,她其實從未聽過「桶箍」的說法,「到底誰會知道?」貼文曝光後,掀起熱議。
胡采蘋在臉書粉專「Emmy追劇時間」上發文表示,她從沒有聽過「桶箍」這個說法,所以當時藍白雙方在談的時候,她還特地上網查詢「town-core」的意思。後來,她是看了電視新聞的字幕,才終於知道「有桶箍這種東西,到底誰會知道?」
貼文曝光後,網友們紛紛留言回應,「台語為母語的人應該都懂」、「台語人就知」、「1950年代出生,台語人應該都聽得懂」、「網美跟台語不熟而已啦,這詞蠻接地氣的呢」、「通俗又傳神的台語」、「許多形容詞,用台語來表達會更加貼切」、「這是台灣選舉至少超過50年的常用語」、「拿桶箍比喻,印象中韓國瑜也講過」。
其中也有網友解釋,「沒有桶箍木桶無法成形」、「桶箍是名詞,圍繞拴緊桶身用的繩圈或線圈。箍桶是動詞,亦指能將木桶圈住的製作者,也指有能力團結大家的人」。
根據「教育部台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桶箍」意思是「將木桶的木片箍住的鐵線圈或竹篾環」。另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箍桶」意思有二,一是「用竹篾或金屬圈將桶子的外圍圈住」,二是「外圍有竹篾或金屬圈束緊的桶子」。
據了解,若無桶箍,便沒辦法把木片合在一起變成木桶,因此在政治圈中,其多指團結大家的那個人,他會將不同立場的人「箍住」,凝結眾人。
此外,其實早在10月9日,韓國瑜就在臉書貼出和柯文哲的合照,並說「桶箍不是一個人,人人都是桶箍,把改變的力量團結起來」。不過藍白如今確定破局,國民黨由侯友宜、趙少康參選正副總統;民眾黨由柯文哲、吳欣盈參選正副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