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如里氏潰瘍(Buruli ulcer)主要發生在非洲地區,但澳洲也爆發疫情。(圖/BU-LABNET)
記者王佩翊/編譯
澳洲爆發恐怖噬肉菌疫情,布如里氏潰瘍(Buruli ulcer)以墨爾本為中心持續增加感染病例,引起當地衛生專家的高度關注,同時也呼籲民眾務必採取防護措施。布如里氏潰瘍是一種食肉菌感染,可破壞皮膚細胞和組織,甚至導致嚴重壞死。
根據《鏡報》報導,早在1940年代澳洲就曾經出現同款病菌,然而近期維多利亞州墨爾本郊區阿斯科特谷(Ascot Vale)卻爆發多起病例,因此維多利亞州首席衛生官科威(Ben Cowie)也發出警告。
科威表示,目前維多利亞州全州的感染病例數仍然很多,而這款噬肉菌正在維多利亞州持續蔓延,且傳播範圍從沿海地區逐漸擴展至其他區域。
維多利亞州2024年截至12月17日已通報344例相關病例,與2023年同期的362例數量相近。根據當地衛生部門的說法,布如里氏潰瘍的初期症狀通常為皮膚上的疼痛腫塊或傷口,因此容易被誤認為是普通的蚊蟲叮咬。但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腫塊會逐漸演變為破壞性潰瘍。
科威表示,雖然每個人都可能被感染,但60歲以上高齡族群感染布如里氏潰瘍的比例最高。研究顯示,布如里氏潰瘍的潛伏期可達4週至9個月不等,潰瘍可能發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最常見的部位是四肢。
科威強調,及時治療可大幅減少因感染造成的皮膚損失與組織損傷,而多數患者需服用6至8週的抗生素才能康復。
此外,當局懷疑,當地布如里氏潰瘍疫情可能與負鼠、蚊蟲有關。研究人員曾在新南威爾斯州的負鼠排泄物樣本中檢測到病菌,並確認蚊蟲在疫情傳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全球已有33個國家通報出現布如里氏潰瘍案例,包括非洲西部和中部、拉丁美洲以及亞洲熱帶地區。而澳洲昆士蘭、北領地及維多利亞州也都曾通報相關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