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30幾年,朱筱勤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開發票的過程。(圖/鏡週刊提供)
圖、文/鏡週刊
台北東湖路幾百公尺內,就有十多家水餃店,開業36年的王家水餃館卻只靠一種口味,成為歷史最悠久的一家。
為了養女兒,王立和太太朱筱勤於1988年在東湖開了王家水餃館,物價連年上漲但水餃沒變小,堅持用料也讓它成為東湖最貴水餃,從攤位賣到3個店面。原先店裡沒開發票,沒想到有位天天來的常客竟是國稅局處長,一番波折下終於開了發票。
將近十年前,當時王家水餃館生意已經相當旺,但尚未開發票,直到一位國稅局官員上門吃水餃。「因為那時候是小店嘛,就沒開發票。」朱筱勤想到店內開發票的過程還是覺得印象深刻,「那天有個男生來店裡吃飯,沒坐好跌倒,我去扶他結果他說:『你們生意很好欸!』我馬上叫他小聲點,不然國稅局會來。」沒想到對方卻說:「我就是國稅局的人。」結果他正是國稅局的處長。
朱筱勤指著一旁的座位說:「那個人每天來吃,就坐在小菜台旁邊。」一被說要開發票,朱筱勤馬上求情說:「你看我們這邊員工年紀都這麼大,怎麼會懂這種東西,但國稅局官員說:『不行,你們生意這麼好要開』。」
不過朱筱勤不放棄,「我跑去國稅局哭窮過好幾次,甚至還穿著早上工作的衣服,還沒換就過去」,朱筱勤說:「我要繳多少?我繳不起啦,一個月才做幾天,一天才幾千一萬元,我還要請兩三個員工,可不可以就核定稅額就好,不然調高一點稅額。」但這招用幾次還可以,「遇到後來這個官員就不行了,所以我們也開發票好幾年了。」
朱筱勤過去開店很多細節都忘得差不多,但最後讓她開發票的官員姓氏,她到現在還記得,「就是藍小姐!她很厲害,每天站在店門口,最後我想說沒辦法了,就開了發票。」
「我們員工年紀大真的不太會開發票!」朱筱勤笑著說,店內老員工還真的開錯發票過,「經常多按一個零,有一次打了幾十萬元的發票,但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更多鏡週刊報導
【台灣老店】站穩水餃一級戰區 靠一種口味稱霸逾30年
【江湖一點訣】水餃的好吃祕訣 竟跟鍋子有關
【台灣老店】他把粿縮小變元寶 讓米其林餐廳和LV都採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