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佩翊/編譯
日本政府的專家小組近日公布最新的災害預測報告,其中提到,如果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帶來的災害規模。根據預估,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死亡人數恐超過29萬人,且造成235萬棟建築物全毀。
▲日本311大地震重創當地,日本政府對於可能發生的南海海槽大地震也不敢大意。(圖/路透)
根據《朝日電視台》報導,日本政府曾在2012至2013年間進行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最壞情境推估,當時的數據顯示,可能會導致約32.3萬人喪生,238.6萬棟建築全毀倒塌,總經濟損失高達214兆日圓(約新台幣47兆元)。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為了重新檢視防災措施的進展,日本政府2023年成立新的專家小組,並結合最新的科學研究,重新評估南海海槽大地震可能帶來的影響。
專家小組31日公布這項最新報告,其中顯示,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死亡人數估計約為29.8萬人,較先前預測的減少約2.5萬人。此外,建築全毀倒塌的數量則下修至235萬棟,相較2013年的數據減少約3.6萬棟。
專家指出,這與海嘯疏散建築的增加以及耐震建築的普及有關,部分地區的損害風險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另一方面,專家小組利用最新的地形數據重新計算了海嘯來襲時可能被淹沒的地區,發現從福島縣到沖繩縣,水深超過30公分的淹水區域增加約3成,部分地區的災害風險反而較上次估算上升。
此外,經濟損失方面,新版的報告推估約為270兆日圓(約新台幣59兆元),比前次預測增加56兆日圓(約新台幣23兆元)。主要原因則是受物價上漲影響,導致災後重建成本大幅提高。
這次的研究還首次將連發地震納入評估。歷史上,曾經有過南海海槽發生地震後,在一定時間後又發生規模8.0以上的強震。研究顯示,若「先發地震」導致建築損壞,而尚未修復時又發生「後發地震」,全倒的建築數量恐增加3.1萬棟。不過,如果先發地震導致的海嘯提高居民避難意識,後發地震發生時,死亡人數可減少約5.3萬人,若提前避難,死亡人數還可再減少1.2萬人。
另外,此次報告首度將「災害相關死亡」納入考量。根據東日本大地震與能登半島地震的經驗,相關死亡人數可能達2.6萬至5.2萬人。
專家指出,南海海槽大地震影響範圍甚廣,單靠政府主導的防災措施恐怕難以應對,建議所有企業與每一名國民都要積極參與防災準備,民眾要有「自己的生命自己守護」的意識。日本政府表示,未來將依據此次報告內容,進一步修訂「防災對策推進基本計畫」,強化日本的防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