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路透)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近日有網友好奇發問,有沒有七、八年級生經歷過「22K」的時期?就有人回文,「記得當時最低薪資18000多,馬英九開22000,然後一堆公司直接領補助22000聘用畢業生,也不多付薪水,只能說救了不少人」,話題引發熱論。
一名網友在PTT的Gossiping板回文,說自己曾親身經歷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當年雷曼兄弟倒閉、次貸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動盪,台灣企業普遍縮減人事支出,許多產業祭出半薪、甚至無薪假。該網友提到,當時不少畢業生乾脆選擇延畢、考研究所,因為市場職缺稀少。
他指出,當時基本工資不到1萬8,政府為了穩定就業市場,提出畢業生就業補助計畫,由政府出資補貼雇主聘用社會新鮮人,每人每月2萬2千元,雖然金額不高,但確實幫助許多青年在困境中獲得第一份工作。他強調,這項政策雖然飽受爭議,但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的確「救了不少人」。
最後他也直呼,「一旦美國人又不消費,只會再重演一次。」該篇貼文引起討論,就有人留言,「沒錯啊,如果沒有22K補助,根本畢業即失業,那年基本薪資是17280,南部一堆起薪2萬」、「更可憐的是22K每年加薪2~4%加到現在,還輸給現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基本工資」、「德政啊,不然那些人連22K都沒。」
更多網友則感嘆,「我是覺得22K政策遇到台灣慣老闆,只要老闆企業多貼個幾千就能達到平均薪資,結果是老闆全部都要政府支出這筆薪資,就變成當初所看的那樣」、「做22K補助一年啊,一年之後沒有補助那個職缺就fire」、「所以說22k政策拉低台灣整體薪資水平的結果就是事實,當然也有一部分確實是慣老闆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