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吃錯油的話,可能會影響免疫系統運作、導致誤判敵我。(示意圖/免費圖庫Pixabay)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基因醫師張家銘於臉書發文指出,許多癌症患者儘管接受了化療和免疫藥物治療,癌症仍會復發。他解釋,問題可能出在日常飲食中的油脂選擇錯誤,影響了免疫系統的運作,其中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等油品中的Omega-6脂肪酸,當中含有的物質「花生四烯酸」可能導致免疫細胞誤判敵我。
張家銘在貼文中提到,吃錯油會讓免疫細胞受到壞脂肪影響,白血球的判斷力會出現誤差,反而成為癌細胞的幫兇,導致治療效果不彰。他引用2025年發表在《Immunity》期刊的研究,該研究表明,吃進過多壞脂肪,如花生四烯酸,會讓免疫細胞誤判敵我,進一步影響治療效果。
這項研究針對三陰性乳癌,發現經過治療後倖存的癌細胞會儲存大量花生四烯酸,並透過胞外囊泡將其送入白血球中,改變其行為,抑制抗癌殺手T細胞的作用,導致免疫治療無效,花生四烯酸宛如「癌細胞收買白血球」的秘密武器。
張家銘指出,花生四烯酸來自日常飲食中的Omega-6脂肪酸,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等。現代人的飲食習慣使Omega-6和Omega-3的比例嚴重失衡,建議理想比例應在4:1以下,但現實情況往往達到20:1甚至30:1。
張家銘建議,透過減少Omega-6脂肪酸的攝取,或使用藥物阻斷花生四烯酸的生成,可以改善免疫系統的反應。他建議改用橄欖油、苦茶油等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的油脂,多吃富含Omega-3的食物,如鮭魚、亞麻籽等,保持健康的脂肪酸比例。
他強調,抗癌不僅靠藥物,還需注意日常飲食中的油脂選擇。吃對油能幫助治療,吃錯油則可能拖垮整個免疫系統,影響治療效果。他呼籲大家少吃外食、多看成分標示,選擇對的油,以保護免疫系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張家銘最後提醒,免疫系統需要我們平常的良好對待才能有效運作,選對油脂是維持健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