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度公開殲-15與美軍F/A-18E/F「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同框畫面。(圖/翻攝自央視)
軍武中心/綜合報導
選在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央視》罕見第一次公開殲-15與F/A-18E/F「超級大黃蜂」同框畫面。由於中美這兩款戰鬥機都屬於艦載戰鬥機,陸媒普遍認為,此舉印證了兩國航母至少曾遠距離對峙過,甚至有過次數不少的正面交鋒。
從公布的內容顯示,殲-15自山東艦航母起飛後,從正在編隊橫向補給的解放軍艦隊上空飛過,隨後就出現了與「外機」同框鏡頭,儘管這個畫面時間不到1秒,但仍可以清楚看出該戰機外型特徵就是美國海軍航母搭載的F/A-18E/F「超級大黃蜂」。雖然影片沒有顯示殲-15與「超級大黃蜂」的互動,但有分析認為,從兩機非常近的距離判斷,這可能並非只是一次普通的伴飛任務。
以兩款艦載戰鬥機來看,美軍的「超級大黃蜂」最大優勢為雷達和傳感器,搭載的AN/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AESA)可以同時跟蹤30個目標並攻擊其中6個,同時數據鏈與NIFC-CA協同交戰系統深度融合,實現超視距協同作戰。此外,航母蒸汽彈射器可以保證「超級大黃蜂」在滿油滿彈情況下起飛,即使該機作戰半徑只有700公里上下,但航母直通甲板和美軍成熟的甲板調度作業,可以保證全艦日均100架次以上出勤率。更最重要的是,服役逾20年的時間擁有參與多次局部戰爭的實戰經驗。
▼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圖/翻攝自美國海軍官網)
但遇上中國的殲-15讓美國海軍艦載固定翼戰鬥機飛行員面臨不小的挑戰,大陸知名軍事博主「科羅廖夫」分析,殲-15整體空戰性能較「超級大黃蜂」出色,三翼面布局帶來優異的低速操控性和大迎角性能,2.4馬赫的最高速也比「超級大黃蜂」的1.8馬赫,更適合執行截擊和高速穿透任務。
此外,殲-15也擁有更高的作戰半徑,如果配備夥伴加油系統,可以進一步拔高航程,等於增加艦隊防空圈的範圍。而在機載武器方面,殲-15的霹靂-15射程保守估計達150公里以上,甚至超過200公里,美軍的AIM-120系列射程大約為120到140公里,最新的D型才可能達到180公里。
不過分析強調,殲-15最明顯的缺點就是不夠先進的雷達和航電系統,早期的1493型為機械掃描脈沖多普勒雷達,探測距離、抗干擾和多目標處理能力皆不如「超級大黃蜂」的AN/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同時遼寧艦與山東艦的滑躍甲板限制殲-15載彈量,標配AL-31F發動機的壽命也不如F414-GE-400。而中國海軍在艦載機操作和運行歷史方面,也和使用航母上百年的美國海軍相差不少。
▼殲-15艦載機在航母山東艦上進行飛行訓練。(圖/大陸國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