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北檢偵辦藍營「死亡連署」案,17日約談國民黨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4人,引發藍營人士不滿並集結在北檢外面抗議。前交通警察、資深球評石明謹表示,有人在問為何檢調辦藍不辦綠,其實關鍵在於「技術問題」,尤其是筆跡鑑定技術,而樣本數是鑑定技術可信度的關鍵,樣本數大要抓到偽造者的機會就大很多。
▲朱立倫在北檢外聲援。(圖/記者劉昌松攝)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提到,根據罷免藍綠立委的死亡連署統計,罷綠有1923件、罷藍則是12件,相差160倍。但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反駁,綠媒、民進黨每天瞎扯,花蓮格式錯誤4000多件,基隆錯、假、偽、抄116件,是中央選舉委員會證實的,檢調卻都沒有調查處理。
然而,北檢17日談國民黨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等4人,引爆藍營人士不滿,朱立倫號召黨公職當日晚間到北檢外聲援,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親自到場聲援,並與多名員警對峙,出現「上級違法抗議,下屬依法警戒」的罕見畫面。
▲台北市黨部主委黃呂錦茹(中間白衣者)。(圖/記者劉昌松攝)
前交通警察、資深球評石明謹17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很多人好奇,明明罷免藍委連署中也有死亡連署的情況,為何檢調辦藍不辦綠,其實關鍵在於「技術問題」,尤其是筆跡鑑定技術,簽名可以模仿,字體也可以改變,但一個人的書寫習慣很難改變,包括下筆速度、力道、轉彎角度、字體位置分配、相對時移等等,例如有些人寫字的習慣是下筆重、收尾輕,就算刻意將下筆的力道變輕,收尾仍可能變得更輕,依舊與原本的習慣一致。
石明謹提到,書寫習慣可以拿來做筆跡鑑定的有幾十種,就算故意寫成不同字體,仍可以透過這些特性進行交叉分析,確認是否為同一個人所書寫,但要進行鑑定前提是樣本數要夠多,而且證偽比證實容易,「也就是說,如果A筆跡跟B的書寫習慣有很多相似之處,也不能說A就是B所寫,但是如果A筆跡完全沒有任何B的書寫習慣,你基本上就可以證明A不是B所寫。」
石明謹說,樣本數是鑑定技術可信度的關鍵,偽造連署書不論數量多寡都是犯罪,偽造1份連署書可能會被揪出造假,卻很難找出偽造者到底是誰,但如果偽造數量達上百份,被抓到是誰偽造的,機會就大很多。
很多人在問,為什麼檢調到目前為止,辦藍不辦綠?罷藍委的連署中,也有十幾件死亡連署,為什麼沒有積極偵辦,難道一件不算偽造,一百件才算偽造嗎? 其實關鍵在「技術問題」,尤其是筆跡的鑑定技術。 我們這裡先不談死亡連署是不是「抄名冊」的問題,那...
由石明謹發佈於 2025年4月1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