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轉向中國後,經濟大幅下降。(圖/路透)
記者葉睿涵/編譯
宏都拉斯2023年3月與台灣斷交,轉投中國懷抱。然而,中宏建交2年後,宏都拉斯卻遲遲未見預期經濟紅利,反而出現出口萎縮、失業攀升、貿易逆差惡化等狀況。外媒指出,中國對這個中美洲國家的支持多停留在象徵層面,對當地產業實質幫助有限,導致宏都拉斯有部分官員萌生重新與台灣談判的念頭,希望藉此拯救該國受重創的經濟。
巴拉圭媒體Ultima Hora指出,台宏自1941年起,便持續在軍事、教育與經濟領域合作,台灣甚至還提供宏都拉斯獎學金,資助數百學子赴台深造。然而,2023年3月,在總統卡斯楚(Xiomara Castro)主導下,宏都拉斯突然宣布終止與台灣長達82年的邦誼,轉與中國建交,以尋求中國投資與市場。
當時,中國承諾將大規模採購宏都拉斯白蝦,但2年過去後,中方的承諾一再跳票,中宏之間增加投資和貿易的預期也未實現。宏都拉斯2024年對中國出口額達3500萬美元,進口額卻暴增至26億美元,反映嚴重貿易逆差,也令當地中小企業備受中國廉價商品湧入困擾。與此同時,中國近2年僅採購了4個貨櫃的白蝦,與當初承諾差很大,導致白蝦出口暴跌67%、逾1.4萬名工人失業。
面對產業衰退與民生壓力,宏都拉斯外交部長雷依納(Enrique Reina)在2025年3月底接受「美洲廣播」(Radio America)採訪時坦言,宏都拉斯正考慮重新與台灣談判,希望重啟對台出口市場,以恢復其市場,並尋求南韓等其他國家的新通路,以拯救蝦產業。他重申,2國關係需以互惠為基礎,而非單方面承諾。
儘管雷依納在採訪中對中宏關係持正面評價,強調中國為宏都拉斯提供了救護車、捐贈體育用品、協助農業設備升級等,但外媒分析認為,這些舉措更多是外交象徵,未能彌補宏都拉斯失去台灣實質經濟援助與穩定市場的代價。報導稱,北京與宏都拉斯建交的核心目的是地緣戰略考量,並非真正扶植當地經濟。相較之下,台灣被視為可信賴的長期夥伴,不僅提供援助,更重視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