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20日最後一次公開現身送上復活節祝福文告,不料隔天就驚傳去世,享壽88歲。(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葉睿涵/綜合報導
天主教第266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20日才在復活節當天驚喜現身聖彼得廣場,與現場信眾會面,不料隔天4月21日傳出逝世消息,享壽88歲。此前,方濟各因罹患雙側肺炎病情反覆,自2月14日被送入醫院後,一度病危,直到3月23日才出院。如今,天主教會已進入「空位期」,樞機團將迅速展開遴選程序,以下為《ETtoday新聞雲》整理的教宗制度、歷史與選舉方式。
掌管信仰與政務 教宗身兼天主教領袖與梵蒂岡元首
根據天主教傳統,教宗被視為耶穌在當今世界的代表,主要任務為領導耶穌建立的教會,將信仰傳到世界各個角落,是天主教會最高權威。在拉丁文中,教宗被譽為Papa,源自希臘文的「πάπας」,原意為「父親」;而在西方世界,教宗也被敬稱為「聖父」(Holy Father)或「教皇」。
與此同時,教宗也是梵蒂岡城國的元首,其正式頭銜長達數十字,其中包括「羅馬教區主教」、「基督在世的代表」、「宗徒長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都主教」、「梵蒂岡城國元首」,以及「天主眾僕之僕」。現任教宗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當選,為第一位來自南美洲的教宗。
▲梵蒂岡是台灣歐洲唯一邦交國,圖為中華民國位於義大利羅馬的駐教廷大使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台灣歐洲唯一邦交國 梵蒂岡與台關係可追溯至83年前
梵蒂岡在拉丁語中意為「先知之地」,全稱梵蒂岡城國( The Vatican City State ),位於義大利境首都羅馬城內,以四周城牆與義大利為界,是一個典型的「城中之國」。梵蒂岡的國土面積只有僅僅0.44平方公里,由教宗所領導的天主教會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直接統治,是全球領土最小的主權國家。
梵蒂岡也是台灣在歐洲唯一邦交國,雙方的關係最早可追溯至1942年,當時梵蒂岡與中華民國建立外交關係,即使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梵蒂岡也持續承認中華民國,並於1952年在台北恢復設館,1966年升格為大使館。儘管梵蒂岡自1971年後便未再派駐大使來台,但雙方仍維持邦交與使館運作,並於1998年擢升單國璽為首位台籍樞機。
承襲聖伯多祿使命 教宗被視為12宗徒的繼承人
教宗制度源自早期基督教的宗徒傳承。傳統上而言,教宗被認為是耶穌所收12宗徒之一「聖伯多祿」(Saint Peter)的後繼者,而聖伯多祿被天主教視為建立了羅馬教會, 是羅馬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也追認他為天主教會的第一任教宗,不過相關說法並不受基督新教認可。
▲天主教會進入空位期後,將迅速啟動選舉制度,並靠黑白煙揭曉結果。(圖/路透)
天主教會「進入空位期」啟動選舉制度 靠煙霧顏色揭結果
隨著教會擴張,教宗職位逐漸從羅馬主教演變為5大大主教之首,其影響力在中世紀達到高峰,甚至凌駕世俗政權。教宗由「紅衣主教」組成的樞機團(College of Cardinals)以秘密會議(Conclave)選出,由80歲以下的樞機主教參與,目前約有百餘人具資格。然而,最終被遴選出來的教宗必須取得至少三分之二的支持,才可當選。
這場選舉傳統上將在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舉行,選舉期間與外界完全隔絕,嚴格保密。樞機團每日會投票4次,並透過焚燒選票產生白煙或黑煙對外傳遞結果。白煙象徵新教宗已選出,黑煙則代表尚無定論。
若選舉在12天內無結果,可改採相對多數制。當選後,最資深樞機主教將詢問當選人是否接受職位,並請其選擇教宗稱號。隨後,新教宗將現身聖彼得大殿陽台,接受儀典長宣布「Habemus Papam(我們有教宗了)」,再於數日內舉行就職彌撒,正式開啟其宗座任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