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南部KTV部分業者使用非法伴唱機遭判刑案,法院判決一出業界震動,多數業者表示「不知曲庫侵權」,盼政府協助業者辨識與轉型。(圖/業者提供,下同)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針對南部KTV部分業者使用非法伴唱機遭判刑案,法院判決一出業界震動,雖有店家涉案入罪,但多數業者急忙自清,表示「不知曲庫侵權」,盼政府建立合法授權標章與審查制度,協助業者辨識與轉型,並呼籲文化部與經濟部研議「數位版權轉型補助」,協助中小型業者走上正版道路。
南部娛樂場所非法使用未授權伴唱機牟利案,高雄地法院日前宣判!涉案公司及黃姓負責人遭依違反《著作權法》判處有期徒刑10月,公司併科罰金新台幣50萬元,法院認定黃男輸入中國製雲端伴唱機,並出租給KTV與多家視聽娛樂業者,內建曲庫未經合法授權,構成重製權與公開傳輸權侵害,犯罪所得金額更突破千萬元。
判決指出,自2020年底起,黃男以租賃模式將該設備輸往高雄與台南等地KTV店家,形成長期系統性侵權牟利模式。法院認定,店家明知曲庫來源不明仍公開播放,與設備提供者間具「共同犯意」,依法構成共犯,每次播放行為皆可獨立追訴。根據判決書估算,整起案件犯罪所得突破新台幣千萬元,目前仍有部分相關案件進入偵辦程序。
對此,宏揚多媒體總經理范姓負責人表示,業界已啟動第二波維權行動,將針對持續使用非法設備的業者提起訴訟,全面強化市場正版化意識。范姓總經理也呼籲各地KTV與視聽娛樂場所,應即刻檢視伴唱系統來源與版權狀況,停用疑似侵權系統,以免觸法、並承擔刑責與鉅額損害賠償,盼以司法手段引導產業回歸正軌。
針對南部KTV業者使用非法伴唱機遭判刑案,法院判決一出業界震動,一名連鎖KTV業者坦言,早年設備大多經由廠商整機安裝,曲庫來源仰賴供應商說明,「不是惡意侵權,但真的看不出合法與否」。他說這幾年雲端伴唱設備多以中國製為主,價格便宜又更新快,小業者缺乏查驗能力,成為侵權漏洞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