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縣府前往德國考察資源循環與氣候行動策略。(圖/記者楊漢聲翻攝)
記者楊漢聲/台東報導
為提升地方廢棄物資源化效率並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台東縣長饒慶鈴近日率縣府團隊及各鄉鎮市長前往德國考察,深入了解當地在資源治理與城市永續發展的實務經驗。此行特別參訪柏林知名的BSR(Berliner Stadtreinigung)廢棄物循環園區,並拜會柏林市政府,與參議院交通移動、氣候與環境保護部(SenMVKU)進行座談,從政策設計到執行細節,廣泛交流永續交通、氣候行動及資源循環等議題。
台東縣政府表示,BSR循環園區是歐洲循環經濟的重要典範,園區透過高度自動化的分選系統,提高資源分類精準度,同時設置RE-USE中心及二手商品販售專區,讓家具、家電與建材經維修後重新流通,實踐「物盡其用」理念。此外,園區設有厭氧消化設施,將廚餘及綠色廢棄物轉化為沼氣,不僅供應市區公車燃料,亦支援電網輸能,整體回收率高達75%以上,展現資源轉廢為能的具體成果。
饒慶鈴指出,台東目前每日產生約130至150公噸生活垃圾,自焚化爐啟用以來,垃圾處理量顯著提升,大幅減少對外縣市焚燒處理的依賴。然而,隨著循環經濟意識抬頭,未來仍需持續深化源頭減量與資源回收,德國的經驗為台東規劃更完整循環體系提供了重要啟發。
此次考察中,團隊特別關注德國「四色桶」分類制度,包括紙類、輕型包裝、玻璃、有機廢棄物及一般垃圾的精細分類方式。制度配合清晰標示、便利收運系統,以及社區支援機制,不僅提升了市民分類正確率,也藉由教育宣導、罰則與回饋誘因,成功建立社會共識。縣府認為,這樣的全方位推動模式,值得台東未來在政策優化上參考借鏡。
在與柏林市政府的座談中,交通與環境部局長克勞斯・維希(Klaus Wichert)及專員Gesa Baberg接待交流,分享柏林如何透過氣候正義財政機制,推動低碳公共運輸、綠建築補助及智慧交通管理等措施,提升永續城市治理成效。台東縣府團隊特別關注柏林在政策工具設計與民間參與機制方面的實務作法,期望將德方經驗融入台東的永續發展規劃中。
縣府強調,循環經濟不僅是環境保護的延伸,更是推動「台東慢經濟」藍圖的關鍵一環。未來,縣府將持續盤點各類資源處理現況,推動更細緻且貼近生活的分類制度,透過教育推廣、獎勵措施及全民參與,培養綠色生活文化,朝向打造潔淨、永續的台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