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家扶中心辦理「數位足跡大挑戰」活動,呼籲民眾一齊守護網路安全。(圖/南投家扶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高中生「小成(化名)」因渴望結交異性朋友,於社群軟體認識陌生好友A,雙方相談甚歡;A逐漸取得小成的信任後,提議交換私密照,並在收到後勒索1萬元,更透過社群中公開的好友資訊,將小成私密照傳給同學,幸好同學及時告訴小成和老師後,經通報與報案,照片才未再外流。
兒少接觸網路年紀趨幼、數位侵害風險日增,建立兒少數位足跡概念、不輕易外流個資、勿點不明連結等資安意識,積極保護與預防等工作刻不容緩;家扶基金會於4月28日連續第13年推動《428兒保日》,於全台串聯超過35場活動,邀全民關注兒少網路安全議題。
南投家扶中則提前於4月26日在名間鄉豬事文化園區前停車場,辦理「428兒保宣導~與你同在親子童玩會」,特別規劃有趣的「數位足跡大挑戰」闖關活動,設置「全家福情報分析」、「隱私設定對對碰」、「情境大考驗」等關卡,邀親子民眾化身偵探找出陷阱,一起成為保護兒少的力量,也加入布袋戲、捏麵人、扯鈴等各種童玩體驗,協助親子們離開網路世界,重新找回最純真的樂趣。
南投家扶指出,據教育部調查,兒少在國小以前即接觸網路者超過兩成,在國小生比例更超過三成,另據警政署統計,網路犯罪發生數近五年成長330%,且兒童及少年被害人數最新(2023年1-5月)較上一年同期增加33.20%,被害案類排除其他,最多為詐欺;教育部調查亦顯示,有近六成以上的學生擁有智慧型手機、作為上網的主要設備,而國中小生上網最常進行的活動為玩手機遊戲(含線上遊戲),分別有79.7%及77.6%,高中生為使用社群網站App 85.6%,可見網路不但普及於兒少生活,更擴及遊戲及社群互動。
另據家扶服務實務觀察,不法之徒會利用兒少在社群中透露出的個資藉機接近,未臻成熟的兒少心智,若無法做出安全利己行為,風險與危機就會顯現;南投家扶中心主任李雅婷提醒家長與孩子,網路資訊不會自動抹去,且數位足跡衍生安全疑慮有多種呈現樣貌,如身分遭盜用、敏感資料曝光或被肉搜、聲譽受損或遭目標式廣告轟炸等,這些隱私風險和網路霸凌等事件層出不窮,因此務必保護好個資:為帳號加密保護、調整社群媒體隱私權設定、了解網站應用程式可存取的資料範圍後,再使用網路各項服務,如兒少遭網路不法侵害,應勇敢向113保護專線求助。
此外,民眾也可支持「兒童保護捐款滿額贈專案」,單筆捐款滿1200元贈送「家扶x貓爪抓多功能收納籃」乙組,米塔集團套餐優惠券、環保餐具組,捐款所得全數用於兒童保護服務經費,幫助受虐的孩子修復傷痛,詳情請上網https://cp.ccf.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