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冷氣裝修旺季。(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
記者鄺郁庭/綜合報導
冷氣除了本身冷房的功能,還可以送風、除濕。就有民眾好奇,冷氣的除濕功能效果跟除濕機相比,會不會差很多?可不可以直接用冷氣取代除濕機?對此,經濟部能源署指出,開冷氣除濕雖然只需除濕機約1/3時間,但耗電量卻高出2倍,「其實冷氣模式本身已具備除濕效果,千萬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有網友在Mobile01發問「會用冷氣空調取代除濕機使用嗎?」家裡換了一台變頻冷暖空調,省了很多電,還有清淨功能。後來因為懶得把除濕機搬到該房間,並索性用起空調的除濕功能,有時還把洗好的衣服放在那除濕乾燥。但他就好奇,冷氣的除溼功能跟除濕機相比,兩者的效果是否有差?
貼文引發討論,「除濕機的功率遠小於冷氣,當然如果對電費不敏感,可以用冷氣取代除濕機」、「只是想達成舒適濕度60%,那開冷氣就足夠,但強濕度區域與特殊用途如乾衣等,冷氣就沒用了。」「現在很多冷氣為了講求省電,調降除濕能力。只能說開冷氣可以降低濕度,但要控制環境濕度,還是要除濕機。」
還有過來人指出,「我夏天開冷氣時會順便除濕~其他不用開冷氣的季節,就會開除濕機」、「住過林口淡水,很自然就不會問這種問題了。冷氣當然可以除濕,但前提是天氣要夠熱。林口冬天又濕又冷、外面溫度10度以下,開冷氣根本沒用,是要怎麼除濕?」
事實上,經濟部能源署曾在粉專發文,「你知道嗎?冷氣機竟有神級和魔級的按鈕!」其中,魔級按鈕就是「除濕模式」,能源署說明,雖然開冷氣除濕只需除濕機1/3時間,但耗電量卻高出2倍。而且冷氣模式本身已具備除濕效果,千萬別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
過去也曾有網友在●【爆系知識家】●求助,「想詢問一下,開除濕跟開冷氣(模式),哪個會比較省電呢?」話題吸引一位自稱空調技師的網友指出,「我直接告訴您,電費一模一樣,開冷氣跟除濕都會降低室內溫度,每降低一度,耗能都一樣。」
技師強調,「冷氣有清淨功能,但無法取代空氣清淨機;冷氣有除濕功能,但無法取代除濕機」,並提到冷氣模式是以「設定溫度」為啟動條件,「譬如設定25度,低於25度停止、高於25度啟動」;除濕模式則是以時間為啟動條件,「譬如運轉10分鐘停10分鐘。」再者,開冷氣本身就有在除濕,因此幾乎用不到除濕模式,「跟清淨一樣,都只是附屬功能。」
另外,3C家電達人小二曾將冷氣模式、除濕模式跟除濕機進行比較,發現冷氣模式的除濕力最強,除濕模式反而比較耗電。在同樣的條件下,除濕模式雖然比除濕機消耗的時間少1/3,但耗電量卻是除濕機的2倍。因此他建議,想用冷氣機除濕,不如直接用冷氣模式或開除濕機。他還建議,’每隔2周清洗一次冷氣濾網,不但促進空氣循環,每天約可省下2度的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