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委郭昱晴表示,有勞工說出擔憂,害怕假放多了,會被AI取代。(資料照/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立院9日三讀通過「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新增放假4+1日,引起民眾討論。對此,民進黨立委郭昱晴今於臉書發文,針對近日新增放假日引發的討論表達看法,強調「紀念不等於放假,放假也不一定要綁紀念日」,也有勞工擔憂,假放得愈多、被AI取代的速度愈快,呼籲政府在立法前應廣納民意、審慎評估,而非倉促定案。
郭昱晴指出,紀念日是用來回顧歷史、反思過去、感念有貢獻的人事物,例如行憲紀念日或台灣光復節,但這類日子不必然需要放假。而放假本身的意義,是讓大家休息、與家人團聚,像春節就是傳統而具意義的節日假期。因此,兩者不能劃上等號。
她強調,社會上對於放假的需求與期待十分多元,有人盼宗教節日能納入假期、有人主張原住民族或客家節日應被正視,也有人認為軍人節、教師節應列為法定假日。正因為聲音多元,更應進一步傾聽、討論,透過共識來決定是否調整,而非貿然立法。
郭昱晴也提到,某放假案三讀通過後,她立刻收到來自家長與雙薪家庭的反彈聲音。她引述地方媽媽表示,五一勞動節原本是孩子上學、夫妻稍作喘息的「小確幸時光」,擔心未來假期過多反讓生活更為困擾。甚至有勞工憂心「假越多、被AI取代的速度越快」,資方也對產業營運表達憂慮。郭昱晴呼籲,假期政策應回歸彈性、理性討論,才能真正讓全民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