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晟彥/綜合報導
因輕薄體型受到商務人士最愛的MacBook Air在日前推出全新搭載M4晶片系列,同時提供13吋、15吋兩種尺寸選擇,而這次在外型上推出「全新天藍色」,能在不同的光線下散發出從銀、淡藍道偶爾會看到白金的色澤。這次《ETtoday新聞雲》就來帶著讀者簡易開箱13吋天藍色的MacBook Air,從外型到特點介紹,來看看M4 系列晶片的魅力之處!
▼這次推出的新色「天藍色」有一種特殊的金屬美感,在不同的光線下會出現不同色澤。(圖/記者蘇晟彥攝)
在外包裝上,近年蘋果聚焦在「Apple 2030 計畫」,因此在內容物上僅有配置MacBook Air、30W USB-C 電源轉接器、一條USB-C 對 MagSafe 3 連接線還有使用說明書,將焦點全部擺在電腦上。這次M4系列的MacBook Air共提供13、15吋的螢幕尺寸,同時有天藍色、銀色、午夜及星光四種顏色可以選擇,而這次開箱的就是今年推出的新顏色「天藍色」,必須說在第一眼拿到後會覺得「好像沒有那麼藍」,但其實這次的天藍色會在不同的燈光下反射出不同的色澤,從微微的淡藍到有一點白銀的感覺,越看越美。
而今年的 MacBook Air 採用超過 50% 的再生物料打造,並具備耐用的再生鋁金屬機身,一樣摸著機身可以感覺「非常絲滑」,當然「輕薄」才是一大重點,厚度僅約一公分,不管是拿在手上、放進背包裡,都不會佔太大的空間。此外,Macbook Air可支援最多兩台外接顯示器,以自己工作需求為例,時常需要多螢幕來看不同內容撰稿,只要帶上一台iPad 或 iPad mini跟Macbook Air丟進包包,就能在四處「隨時開工」。
▼內容物非常簡單,就是電腦、充電線及插座。
▼厚度就跟充電線差不多大,非常非常之輕薄。
▼Macbook air這次承襲過往輕薄設計,在背包中也不佔太大空間。
在硬體規格上,由於記者本身使用的是有點年代的M1晶片機種,因此在這次測試階段使用M4 Macbook Air工作起來有感大提升,根據官方資料,搭載 M4 晶片的 MacBook Air 比 M1 機型快最多 2 倍,比最快的 Intel 機型快最多 23 倍,同時對於隨時要在外面工作的人來說,電池續航長達18小時,完全就是一大福音,而如果有剪片需求的,支援最高 32GB 統一記憶體,再加上M4晶片加持,在工作效率體趕上絕對是大大提升。
這次前置的的12MP Center Stage 相機提供了一個「人物居中」的模式,運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自動將畫面中的人物保持居中,視訊通話參與感更高,對於時常有視訊需求的工作者非常便捷,不管怎樣移動都能「正臉迎人」。此外,新相機也支援「桌上視角」,為視訊通話增添全新維度。
此外,「桌上視角」讓你得以共享 MacBook Air 前桌面區域的畫面,以便在視訊通話時展示某些桌面上的內容。藉助強大的相機影像訊號處理器 (ISP) 和 M4 系列晶片的神經網路引擎,相機系統運用運算影片,以自動白平衡和自動曝光調整來分析並強化影片。
▼對於在外有多螢幕需求的,只要簡單捎上一台MacBook Air、iPad系列,就可以隨處開工。
▼打開後可以隨時將人像置入在鏡頭中央。
▼沒打開人物居中前的人像位置。
而這次在剛開機電腦後,可以透過Mac 的「設定輔助程式」,以iPhone、iPad進行快速設定,可以將iCould中的密碼、檔案照片等一併轉移到電腦,不需要透過iCould慢慢轉移,設定方式也非常簡單,第一次開機後,系統會自動詢問是否透過iPhone轉移到Mac,點選是之後掃描中間的Code,就能自動進行傳送。
整體來說,這次M4晶片的Macbook Air算是大有感升級,自己私心覺得天藍色非常之美(雖然一開始會拿不準到底是什麼顏色),但還是那句老話,繁體中文的Apple Intelligence暫時還沒有消息,但對於記者本身已經算是跨越5年才更換Macbook Air,從M1到M4晶片,在工作的效率上確實大大提升(包括各種剪片、跑程式的速度),而最低規格的Macbook Air (16G/256G)對於一般的上班族就已經夠用,但如果需要到創作者內容(剪片等),建議可以把配備再往上升。目前台灣已經全面上市,但從官網訂購,大約需要等2個禮拜左右時間才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