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1日的貨櫃與貨船。(示意圖/路透,下同。)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第一批受到「川普關稅」影響的中國貨船與貨櫃,已經陸續抵達美國加州洛杉磯與長灘(Long Beach)的繁忙港口。不過,隨著中國與北美的船運量銳減高達50%,專家也警告,未來可能發生商品短缺的窘境。
CNBC於9日報導,首批船隊一共有7艘貨船,載著1.2萬個貨櫃的中國商品,預計未來幾天還會有5艘貨船抵達加州。雖然企業對於消費者需求與經濟放緩有所擔憂,依然引進了「必須補充」的商品。
至於向中國工廠下訂單的品牌,包括IKEA、LG、三星(Samsung)、亞馬遜(Amazon)、家得寶(Home Depot)、寶僑(Procter & Gamble)、Ralph Lauren等,涵蓋範圍包括家具、服飾、廚具、電器、3C產品等消費產品。
國際物流公司「SEKO Logistics」全球首席商務官柏克(Brian Bourke)表示,他的客戶持續努力理解,不同關稅規定如何疊加起來,或者在某些情況下如何抵消,「這種混亂導致他們不斷改變與更新情景規畫,凍結可能做出的任何商業決定。」
柏克指出,早在關稅宣布之前,許多客戶早已敲定商品售價,甚至完成出售,「他們無法改變已經售出、將在5月和6月送達的商品售價。」不過,一旦企業認為已經買夠了必要的庫存量,就會進入一定程度的觀望模式,取消中國訂單,讓各界普遍擔憂商品短缺,貨架空空如也,「當先前建立的安全庫存消耗殆盡,會發生什麼事呢?」
4月2日川普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從中國前往美國的貨船與貨櫃數量,已經顯著下跌。丹麥航運諮詢機構Sea-Intelligence數據顯示,亞洲至北美西海岸、亞洲至北美東海岸的貿易航線上,4月至5月竟有高達90次空白航班,意味著原定航行計畫被取消。物流供應商與海運公司也表示,預訂量下降了30%至50%。
根據全美零售聯合會(NRF)和美國物流諮公司 Hackett Associates於9日發布的「全球港口追蹤報告」,由於關稅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美國主要貨櫃港口的進口貨物量,可能出現2023年以來首次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