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上海報導
2025年「兩岸關係研討會」10日到11日在上海舉行,今年主題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與兩岸同胞福祉」,上百位兩岸專家學者參加活動,並且出現台灣藍白綠學者與大陸學者齊聚場景。兩岸學者趙建民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指出,來參加台灣學者有疑慮也有期待,主要今年會議立場較不鮮明,大陸方面即使不滿意現在兩岸關係,依然盡力推動,大家都有共識兩岸必須保持正常交流,即使氛圍不好,台灣方面不分藍白綠參加人數特別踴躍,包括賴政府也清楚兩岸交流不能完全中斷,尤其是經貿交流。
一年一度,大陸國台辦以及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以下簡稱海研中心)兩岸關係研討會,今年地點選在上海舉行,除了疫情期間有中斷或採取兩岸線上會議,疫情後恢復實體線下活動後,受限兩岸氛圍,台灣赴陸學者較少,但今年參與人數十分踴躍,將近百位台灣各專家學者齊聚,甚至出現藍白綠齊聚景象。大陸方面安排座位也是盡量台陸學者交叉而坐,讓雙方多一點交流空間。
從本屆參與台灣學者名單來看,有來自北中南各大院校教授或相關研究學會代表出席,大多涉及兩岸關係、國際政治等領域專長,除了常見泛藍學者,泛綠學者也來參與,包括台灣國際法學會副秘書長林廷輝、時事評論員陳淞山。曾任台灣民眾黨秘書長、民眾黨首任組發部召集人、現任輔仁大學兼任教授謝立功也有出席。
其中,林廷輝即使立場鮮明,不只一次受邀到大陸參加活動,去年他也曾參與第2屆《交大台研論壇》,討論「兩岸關係前瞻—新格局、新挑戰、新機遇」。事後他接受訪問曾說,還是要有說真話的人,「知彼知己,百戰百勝。」
不願具名學者私下向《東森新媒體ETtoday》表示,現在兩岸關係真的不好,台灣政府也緊盯這個活動,有許多台灣學者想出席活動最後放棄,所以願意來參加的學者真的很不容易,但截至目前沒有聽到有被政府關切。
至於每年都辦在暑假的兩岸關係研討會,今年提前在五月份舉行,剛好又在賴政府520執政滿一週年之前,是否別有用意?據了解,大陸方面考量七、八月還有許多兩岸相關活動,同時顧慮台灣七月大罷免,研討會日程往前提,讓台灣嘉賓學者參與時間更有彈性。此外,選擇在上海舉行研討會,一方面這座城市氛圍開放,包容性強,也是舉行雙城論壇輪值城市,具有一定象徵意義。
談及本次兩岸關係研討會氛圍,文化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趙建民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也表示,「大家都希望兩岸能否再繼續溝通,也希望氛圍能夠緩和,不分藍白綠、不分兩岸,也是這次了兩岸學者共同心願。」
上海東亞研究所研究員包承柯受訪時也說,今年兩岸關係研討會聚焦「中國式現代化」,這是兩岸學者與民眾都可以有共識,構建一個未來兩岸同胞都能接受未來的願景。
▲ 文化大學兩岸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兼任教授趙建民 。(圖/記者任以芳攝)
「當然從會議本身不能做出大結論。」趙建民也觀察,這次不管是台灣、大陸方面都有共同之處,今年會議不像以往帶有針對批判性的鮮明立場,包括今年主題定調「中國式現代化」,也是大家都能接受與討論空間,雙方都希望盡最大努力,讓兩岸關係和緩下來。
趙建民也指出,「台灣政府不能師出無名,不至於管制交流,因此台灣學者出席比較踴躍,大陸方面也有努力建立一個兩岸更正常的交流秩序,即使對兩岸關係目前的走向未必完全滿意。」
面對台灣方面對大陸政策各種加強限縮,趙建民也直言,今年參加台灣學者確實是疑慮與期待並存,同時也希望兩岸能夠保持某種程度的交流和互信,這種心態體現了台灣學者們目前面對兩岸關係時的複雜矛盾的情感。
趙建民也表示,「台灣政府過去一年對兩岸關係有許多節制限縮手段,執政黨防範意識很強烈,賴政府把當前台灣國安危機作為工作的重點,包括發動大罷工也是強化國安的體現。」
趙建民進一步分析,「最近立法院不斷推出國安方面相關的法律,就是強化對中共對台『灰色地帶』作戰的一個節制,他們認為中國大陸多方面對台的滲透,包括宗教、學術統戰各個方面的統戰,因此『國安17條』講得很清楚,要針對性逐項檢討。」
但談及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財訊》專訪,特地澄清鼓勵台商經貿路線轉為「脫中入北」,只是某位教授學者的看法,他的立場是「布局全球,當然有包括中國在裡面」。這是否代表賴清德稍有否有鬆動跡象?
趙建民指出,目前看起來賴政府對大陸市場政策沒有方向,既要台商撤,強化對美國投資,但川普貿易制裁把台灣也列入主要對象之一,對日韓都沒有那麼高的關稅,顯然賴政府現在也瞭解兩岸經貿的重要性。」
趙建民表示,賴政府政策也不是完全脫鈎,只是減少依賴,包括減少兩岸的交流,也不是全部斷掉,因爲兩岸全面對抗起來,對他執政相當不利,「最終賴政府應該理解,兩岸交流不能完全中斷,尤其是經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