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屯媽祖進香之旅,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參與。(圖/翻攝「白沙屯拱天宮」官方粉絲團)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10天9夜進香之旅圓滿落幕,今年報名人數逾32.9萬人,與去年的18萬人相比,將近翻倍成長、創下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也吸引BBC關注與分析。
BBC指出,台灣宗教活動以前大多都是中老年信徒,白沙屯媽祖進香近年卻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主辦單位不僅透過臉書與YouTube直播,吸引超過10萬人線上觀看,還利用GPS定位讓信眾「即時追蹤」,開車香客也能感受「媽祖與我同在路上」的共鳴。
年輕人則喜歡在社群媒體分享進香動態與即時路線,一名台灣網友就在X分享,白沙屯進香不只是宗教盛事,更是心靈與身體的試煉,年輕人透過徒步,找回與土地的連結。
BBC寫道,「這種現象反映年輕世代對傳統文化的重新認同,他們在進香中尋求心靈慰藉與社群連結,同時以科技放大信仰的影響。」例如同婚與性別議題方面,許多年輕人以「媽祖的愛不分性別」遊說社會大眾,甚至透過變裝表演傳達「媽祖對所有人都平等,無論你是誰,祂都關愛。」
▲信徒感動表示,媽祖信仰凝聚台灣。(圖/翻攝白沙屯拱天宮臉書)
來自台北市的30歲高小姐表示,徒步進香是一場身心靈的洗禮,讓她放下自我、找回創作靈感。「這條路充滿集體的善意」,並且能夠觀察到台灣人的真誠與包容,「除了出發前需要3天早齋,路上吃葷食也沒有關係。各種靈驗事蹟也表現台灣人的集體意志,沿途平撫大家的焦慮,也給大家前進的勇氣,所以參與的人數用倍數激增,真的是用行動在凝聚台灣,這點真的感動太多人!」
同行的28歲唐小姐也表示,見證信眾趴跪鑽轎腳的震撼場面,至今仍會起雞皮疙瘩,「那股能量無法用言語形容。」對她而言,信仰是「意念的集合體」,進香則是「善的循環」,這場活動「讓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尊重與關愛。」
30歲出頭的吳小姐與好友相約追隨媽祖,她認為進香過程中的平等與互助氛圍,正是魅力所在。吳小姐與好友在車站偶遇一名陌生大哥,對方一得知她們遠從台北而來,立刻熱心傳授如何帶孩子「鑽轎底」,甚至幫忙出了車票錢,「人與人的互動太浪漫了!互不相識,卻因媽祖凝聚在一起。」
BBC引述宗教人類學家說法指出,「媽祖信仰不僅是宗教,更是社會凝聚力的象徵,無固定路線,體現台灣人對未知的適應力與對神明的信任,與台灣多元文化高度契合。從小城鎮的宗教活動到都市青年的直播分享,媽祖信仰在台灣成為跨越世代,教人互助與堅韌的宗教活動,在快速變遷及激烈政黨競爭的台灣,這個宗教活動提供信徒一個港灣,讓人們在汗水與吶喊中找到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