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度聖雄甘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朱錦華
以《人類的故事》、《聖經的故事》等著作知名的荷蘭裔美籍通俗歷史作家房龍(Hendrik Willem van Loon),還有另一本和名作品叫《寬容》(Tolerance)。弔詭的是,書中內容卻大量描述人類歷史上種種的不寬容行為,包括宗教衝突及對宗教的迫害等。房龍在書中說:「人們往往因自己的信仰而憎恨其他人,而不是去愛其他人」。
由此可見,寬容真的很難。回顧印度獨立以來種種的族群及宗教之間的血腥衝突,此言尤其讓人感嘆。印度自獨立以來,有3位政治領袖遭刺殺身亡;不幸巧合的是,這3人的名字都叫甘地。甘地這個名字向來象徵著非暴力。這個不幸的巧合,真是何其的諷刺!
▲ 房龍代表作《寬容》的台灣中文版封面。(圖/圖書封面)
第一位是大家都熟知、被尊為「大靈魂」的印度聖雄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甘地以「不抵抗運動」的非暴力手段領導印度走向獨立,曾感動許多人,然而,他在印、巴分治問題上主張對穆斯林採取更寬容的態度,卻觸怒了印度教民粹主義的激進分子。
因為對英國的印、巴分治方案意見分歧,許多印度教徒跟穆斯林之間屢屢爆發暴力衝突,迫使甘地開始他的第15次絕食,並表示雙方停戰之後他才會恢復進食;局勢一度獲得穩定。1948年1月30日,剛結束絕食的甘地前往新德里的一個祈禱會途中,不幸遭到印度教狂熱分子高德西(Nathuram Vinayak Godse)槍擊死亡。中槍之後,甘地仍以手勢表示寬恕兇手,並且說:「神啊…為他祝福。」
▲ 被尊為「大靈魂」的甘地。(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然而甘地對兇手的寬容並未感化後來的宗教狂熱分子。印、巴分治後,印度境內錫克教分離主義分子發起了「卡利斯坦運動」(Khalistan):主張在該教派的重鎮旁遮普地區建立一個名為「卡利斯坦」的錫克教徒主權國家。1980年代初,錫克教民兵拒絕解除武裝。1984年6月,當時印度總理甘地夫人領導的政府發動「藍星行動」,強行解除錫克教民兵的武裝。
甘地夫人(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或譯英迪拉·甘地)出身著名政治家族,父親是印度獨立建國後的首任總理尼赫魯(Motilal Nehru)。因為她嫁給了國會議員費羅茲·甘地(Feroze Gandhi)後冠上夫姓,所以中文世界普遍把她的名字譯為甘地夫人。不過她的丈夫跟印度聖雄甘地沒有血緣關係。
▲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左)。(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她是印度著名女強人,1966年首度擔任總理。經歷敗選下台、被執政的政敵逮捕、審訊後仍屹立不倒。1980年她東山再起二度擔任總理。但就在第二任內發生了「藍星事件」,種下了她個人悲劇的因子。上述事件發生4個月後的1984年10月31日早上,她在總理府內被兩名保鏢開槍刺殺身亡,得年67歲。這兩名保鏢本身是錫克教徒。
但悲劇至此尚未結束。甘地夫人被刺數小時後,執政的「國大黨」急忙推她的兒子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擔任新總理。兩個月後,他在大選中獲勝。拉吉夫·甘地年輕有為,1988年時推動市場化改革,最終促使了印度經濟的快速成長。無奈家族涉及收受賄賂醜聞,導致他在1989年時競選連任失敗。但接下來的聯合政府不穩,於1990年解體,印度被迫提前舉行大選。
▲ 遭刺殺的印度前總理拉吉夫•甘地。 (圖/CFP視覺中國)
1991年5月21日,拉吉夫·甘地在進行競選活動時,被一名女性「自殺炸彈客」攻擊,當場身亡,年僅47歲。行兇者來自「塔米爾之虎解放組織」(Liberation Tigers of Tamil Eelam)。「塔米爾之虎」是斯里蘭卡境內一個分離主義組織,目的是在該國東北部建立一個獨立的塔米爾人國家。1987年時,拉吉夫·甘地曾派遣印度軍隊進入斯里蘭卡,協助政府軍作戰,不少塔米爾人戰死。塔米爾人擔心拉吉夫·甘地再度當選後會再次派遣軍隊到斯里蘭卡,於是將他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