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崐萁花蓮反罷免造勢 。(圖/記者崔至雲攝)
記者崔至雲/花蓮報導
在這波「大罷免」行動中,國民黨立委傅崐萁無疑是被鎖定的對象,在民進黨與罷免團體眼中「擒賊先擒王」,罷免要有聲勢,就得先撼動傅崐萁這位地位穩固的「花蓮王」。面對這場罷免,傅崐萁今(1日)在花蓮一連舉辦兩場大規模反罷免造勢,現場旗海飄揚、人聲鼎沸,彷彿就是選舉造勢。兩場活動合計吸引近兩千名支持者參與,從台上到台下,無論是鼓掌、揮舞國旗還是回應講者議題,都顯示出支持者對傅崐萁強烈的情感連結與動員力。
觀察現場氣氛,傅崐萁的支持者不僅出席或是動員到場,更是高度投入,這與一般選舉時動員的「人頭場面」不同,展現出傅在地方長期經營的厚實基礎,也印證一個事實,他或許是個高度有爭議的人,但在花蓮,仍有一群人願意堅持挺他到底。
在花蓮市區實際與幾位計程車司機閒聊時,也反映出類似的情緒,一位司機說,「傅崐萁是有些問題啦,但你問誰最懂花蓮,可能也只有他。他知道花蓮人要什麼,也真的有在做事」;也有人說,「他真的做得不好把他罷掉,那下一位來的人就真的很好嗎?」
甚至有位司機分享自身經歷,兩年前為了帶過動症的兒子轉到花蓮生活,原本擔心工作不好找,卻因地方育兒補助得以減輕負擔,加上花蓮縣政府推出的老人搭車優惠,讓他跑車收入也穩定不少。「你說他完全沒在做事嗎?真的也不公平啦。」這些聲音,或許正是傅崐萁最真實的選民基礎。
今天傅崐萁在兩場造勢中高調反擊外界對他推動「花東三法」的批評。他特別提到《環島高速鐵路建設特別條例》、《花東快速公路建設特別條例》與《國道六號東延花蓮建設特別條例》,表示這三項法案是他為花東人爭取的關鍵建設,但罷免團體卻拿這些法案來當「罪狀」,認為是錢坑、沒必要。
傅崐萁當場拋問,「花蓮人需不需要這些交通建設?」台下的回應是毫不遲疑的「需要!」現場掌聲如雷,也突顯出東部居民對交通落差的深層焦慮。對外地人來說,這些建設可能是奢侈浪費,但對花東人而言,這是幾十年來從未真正被正視的基本需求,那就是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不過,也有地方人士表示,民進黨這次在花蓮的力道比以往更強,連一般民眾都可以感到受這次的大罷免幾乎是政黨級的操作,從話術、節奏到輿論鋪排,都顯示出中央有明確布局。對綠營而言,若能拔掉傅崐萁,不只象徵藍營一大挫敗,更能激勵全台其他選區跟進,創造「罷一成功,全台震動」的政治效應。
但從目前地方氛圍來看,真的要罷掉傅崐萁,仍有相當難度。傅長年在地經營的結果,是一種「有爭議但有效率」的政治形象。尤其在花蓮這樣的後山,資源稀缺、政績往往比有無爭議更具說服力。
從現在起到7月26日,傅崐萁面臨的考驗,不只是罷免案本身,而是能否催出足夠支持者返鄉投下「不同意罷免票」,更是他能否守住立委席次、甚至延續「花蓮王」政治能量的最大關鍵。但民進黨與罷團幾乎已置重兵在花蓮,非罷掉「首惡」傅崐萁不可,可以想見,未來這幾周花蓮的短兵相接將會非常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