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前那夜!莫忘「七七事變」 抗日英雄吉星文與大刀隊抗擊敵人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今天是(7日)「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88周年紀念日,1937年7月7日晚,駐紮在北平(今北京)宛平城外的日軍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我國軍嚴詞拒絕後,日軍隨即開火挑釁,此事件被視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我抗日英雄吉星文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組建「大刀隊」,積極抗擊日軍,在抗戰初期鼓舞了士氣,此後中國也陷入長達八年血淚抗戰。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是日本軍隊與中國軍隊在北平西南的盧溝橋發生的軍事衝突。 此事件被視為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起點,國民革命軍第29軍首當其衝,英勇迎戰,揭開了八年抗戰血淚的序幕。

▲▼北京疫情,盧溝橋,雍和宮。(圖/記者任以芳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8年前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圖/記者任以芳攝)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三省,建立「滿洲國」後,相繼入侵上海、河北等地區。直到1935年日本政府策劃華北五省自治失敗後,便圖以武力攻占北平、天津,奪取華北地區。1937年6月,日本駐豐台的軍隊頻繁進行軍事演習,伺機挑起事端。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晚間11時,日軍於北平(今北京)盧溝橋一帶進行演習,藉口一名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內搜查,遭到我國軍第29軍37師110旅219團守軍指揮官吉星文團長嚴詞拒絕。日軍惱羞成怒,包圍宛平縣城,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擔憂事態嚴重,想與日軍進行交涉,但日軍直接向宛平縣城開炮,逕自強佔宛平東北沙崗。

據資料顯示,當年駐守宛平縣的吉星文請示37師師長馮治安,隨後得到了「為維護國家主權,寸土不能讓,可採取武力自衛。」他當時與國軍弟兄早就決心與日軍決一死戰,打響了中華民族全面對日抗戰的第一槍。

▲▼駐守盧溝橋第一線、後於金門八二三炮戰殉國的吉星文將軍。(圖/翻攝自中新社)

▲我抗日英雄吉星文駐守盧溝橋第一線,之後於金門八二三炮戰殉國。(圖/翻攝自中新社)

吉星文意識到,盧溝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旦失守,平津局勢將動盪不安,盧溝橋事變開始時,吉星文招募「敢死隊」奮勇抗日。當時,我國軍抗日情緒高漲,短短幾小時內就來了500多人,沒有被選上「大刀隊」的人眼眶泛紅,自責無法替國家捐軀付出。

根據《中外雜誌》刊登814空戰英雄張光明將軍的文章記載,「當時日軍已攻占盧溝橋,切斷宛平城與外界聯絡電訊。午夜時分,中國軍隊施行「夜襲」,展開絕地反攻。吉星文率團從永定河西,長辛店過河,手握大刀、手榴彈,從四面八方進行「摸營」奇襲,衝鋒、砍殺,吶喊聲、爆炸聲、震撼四野。盧溝橋上的日軍,被殲殆盡,橋上橋下,躺著許多日軍屍體,日軍敗走豐台方向。這一戰成為二十九軍,吉星文團的大刀隊,最成功的『摸』的戰術。這一戰成為戰史上,少有的戰例,吉星文也成為抗戰的『民族英雄』。」

▲▼駐守盧溝橋第一線、後於金門八二三炮戰殉國的吉星文將軍。(圖/翻攝自中新社)

▲我國軍「大刀隊」靠著堅強意志力與日軍搏鬥。(圖/翻攝自中新社)

處在前線的國民黨第二十九軍愛國將士奮勇作戰,「大刀隊」更是大顯神威。年方19歲的戰士陳永德一人就殺死日軍9名,繳獲13支槍,威名大震。7月12日《世界日報》以「二十九軍大刀殺日賊」的大幅標題予以報導。

至於「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當晚防衛宛平縣的國民黨第29軍37師219團團長吉星文,以及日軍華北駐屯軍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的一木清直,都被外界視為中日雙方打響「七七盧溝橋事變」第一槍的人,實際上到底是誰開第一槍,歷史上依舊是不可考。

▲▼  北京、盧溝橋、宛平城牆、七七事變、砲彈孔           。(圖/記者任以芳攝)

▲ 現今北京盧溝橋宛平城牆外,依舊保存多處砲彈孔 。(圖/記者任以芳攝)

《中共歷史網》搜集史料報導,盧溝橋事變是誰打響了第一槍?當年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后升任第十五軍司令官的牟田口廉也中將,就是指揮發動盧溝橋事變的最高長官,他曾公開炫耀,「大東亞戰爭要說起來的話,是我的責任。在盧溝橋打響第一槍,引發戰爭的就是我。」

他在筆記中寫,「我挑起了盧溝橋事件,後來事件進一步擴大,導致盧溝橋事變終於發展成這次大東亞戰爭。」

顯牟田口廉也率部向中國軍隊打響了第一槍,但他說發生大東亞戰爭是他個人的責任,這不符合歷史,因為發動侵華戰爭是日本早就規劃在其軍事侵略的籌謀之中的。」我國的對華態度,換句話說,即經營大陸的理想,過去以至將來都應完全光明正大。”這就是盧溝橋事變時日本《宣傳計劃》所顯示的國家意識與集團野心。

二戰日本投降后,曾任日本駐天津特務機關長的茂川秀和也承認,盧溝橋事變的第一槍「是日本放的」,「為了擴大兩軍衝突,指使部下鳴放鞭炮的是我」。

「盧溝橋事變是侵華日軍蓄意謀劃的。」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張生說,「這一點,曾主導對華『和平工作』的日本高級特務今井武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已經『坦白』。」

▼ 宛平城留下歷史血淚記憶。(圖/翻攝 譚兵讀武YT)

▲▼  宛平城、日軍、轟炸、           。(圖/翻攝 譚兵讀武)▲▼  宛平城、日軍、轟炸、           。(圖/翻攝 譚兵讀武)▲▼  宛平城、日軍、轟炸、           。(圖/翻攝 譚兵讀武)

07/07 全台詐欺最新數據

更多新聞
481 3 4000 損失金額(元) 更多新聞

※ 資料來源: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熱門新聞 大陸 熱門新聞

讀者迴響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