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4月在白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7月陸續宣布調整後的稅率。(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白宮已向23國發出對等關稅通知函,其中包括日本、南韓到斯里蘭卡等多達14個亞洲國家,川普更放話對其餘所有國家徵收15%至20%關稅,引發各國憂慮與反彈。英媒BBC分析川普關稅政策下最大輸家,而專家認為中國可能在川普政策反覆下得利,但美中誰是贏家仍難以預測。
BBC指出,日本極力避免關稅衝擊,經濟產業大臣武藤容治7度訪問華府,但成效有限,川普對東京的態度逐漸從強硬轉為「恃寵而驕」,如今日本也列入25%稅率名單。美國對加拿大則祭出35%關稅,更預告將提高其他國家整體稅率。各國須在8月1日前與美方達成協議,否則將面臨高額關稅壓力。
不過,對於希望爭取更多時間談判的國家來說,關稅大限延至8月也許是一線生機。大華銀行研究主管Suan Teck Kin認為,這將促使更多國家在截止日前積極協商。如泰國及馬來西亞等成長型經濟體,本周收到信函後勢必加速談判,由於美方打擊經由第三國轉運中國出口商品,使他們捲入美中緊張情勢。
學者分析,信中川普的要求並不明確,增加協商難度。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Alex Capri指出,越南與美國達成的貿易協議已特別針對所謂「轉運商品」徵稅,但仍不清楚僅適用於成品或包含所有進口零件。他強調,追蹤供應鏈需仰賴複雜技術,涉及眾多第三方、科技公司與物流合作夥伴,將是一場長期拉鋸。
但BBC指出,最大輸家可能是亞洲製造業本身。從電子產品到紡織品,亞洲經濟成長仰賴出口導向,如今面臨關稅壓力,不僅衝擊出口商,也傷及美國進口商與消費者。Capri認為,美中貿易過於緊密,難以簡單劃分輸贏,但越南、柬埔寨等出口依賴度高的國家將首當其衝,分別面臨高達40%及35%的懲罰性關稅。
美日同盟也出現裂痕,經濟學家Jesper Koll指出,儘管美日在經濟與軍事上關係緊密,日本卻和其他亞洲國家一樣被美方徵稅,可能改變兩國關係。日本拒絕購買美國米與提升軍費,並啟動緊急應變機制協助企業因應衝擊。Koll認為,日本已準備好長期應對,不會輕易讓步,尤其參議院選舉將至,很難預期8月前會有協議結果。
亞洲一直被華府視為美中關鍵戰場,部分分析指出,川普選擇公開發布關稅通知函而非透過外交管道,是一種「政治作秀」。新加坡國立大學經濟學教授David Jacks則點出,美國不斷延後談判時限,反而讓外界看出底牌,削弱其談判籌碼。Capri更稱,川普造成的混亂對中國有如一份大禮,因北京可藉機強調其穩定性,與美國的反覆無常形成對比。
但北京也並非毫無壓力,美國市場短期內難以取代,中國與越南、日本等國關係也持續緊張。美中貿易談判仍在進行,談判期限至8月13日。BBC指出,誰能在這場貿易戰中贏得更多盟友仍難以斷言,角力仍在持續,Jacks則表示,「雙方都認為有必要『分手』,但要做到這一點很難,過程恐怕耗費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