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發現金1萬三讀,國民黨團喊口號。(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郭運興/台北報導
立法院11日三讀通過國民黨團「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版本,未納入台電1000億撥補,但增列普發現金1萬元。不過綠營砲轟,藍白不顧國家財政紀律,普發現金是債留子孫,只是為了大罷免大撒幣。然而回顧過往,從馬英九到蔡英文政府,都曾分別推出4項振興方案,包括消費券、三倍券、五倍券再到普發現金6000,其目的、成本和效益均有所不同。因此,《ETtoday新聞雲》特別整理個別的差異與淵源,供讀者參考。
2009年消費券
2008年11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建議以發放「消費券」方案來促進景氣活絡。經立法院立法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以舉債新台幣858億元(以台灣總人口約2,300萬人,每人3,600元估算)的方式籌措財源編列特別預算。
目的:為應對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對台灣經濟造成的衝擊,如公司放無薪假、減薪、裁員等,馬政府推出消費券以刺激經濟、提振消費信心。
金額:每人可領取總計3,600元的消費券,包含3張200元及6張500元面額的紙本券。消費券不得找零,但可與現金合併使用。
成本:政府總預算為858億元,行政成本約19.6億元。
效益評估:由於消費券流通不頻繁,其乘數效果有限,對GDP的貢獻僅約0.28%至0.43%,低於馬政府原先預估的0.66%,審計部坦言,消費券對經濟成長的貢獻不如預期。
▼消費券。(圖/記者陳以昇翻攝)
2020年振興三倍券
2020年6月,新冠肺炎(COVID-19)在世界各地大流行,造成全球許多企業倒閉,經濟衝擊嚴重。為避免全球因疫情封鎖帶來的經濟衰退,政府在防疫工作獲得控制下,順勢推出刺激經濟、振興經濟的「振興三倍券」。
目的:因應2019新冠疫情對內需服務業的衝擊,在疫情趨緩後推出,旨在振興經濟與紓困。
金額:避免國人將振興經濟的財政支出變相儲蓄起來不消費,政府推動振興三倍券,由國人自己出資1000元,購買3000元價值的三倍券,鼓勵國人將三倍券在短期內投入國內市場消費,振興內需。
領取方式:分為紙本和數位兩種。
成本: 政府總支出約510億5,100萬元,行政成本約共22億5,600萬,另外,印刷成本約5.4億元(每張3元),加上分裝配送費,成本超過11億元。
效益評估:根據經濟部報告,三倍券帶動的經濟效益至少超過1,000億元,對GDP的貢獻最高可達0.53%。
▼行政院長蘇貞昌說明三倍券。(圖/行政院提供)
▼三倍券。(圖/記者周宸亘攝)
2021年振興五倍券
2021年9月,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面對疫情,政府不敢掉以輕心,除執行紓困外,更要振興經濟,因此政府將規劃 推出五倍劵。蘇院長表示,2020年三倍券推出後,創造很大的經濟效益,2021年振興五倍券整體方案預估將創造新臺幣2,000億元的效益,不僅「更好領、更好用、更刺激」,也可較去年創造更大的振興效果,讓臺灣邁向新階段,全體國人過更好的生活。
目的:為應對2021年5月台灣本土疫情爆發導致的經濟停滯與產業衰弱,政府規劃發放五倍券以刺激消費、活絡經濟。
金額與形式:原規劃民眾須支付1,000元換取5,000元振興券,但後因外界抗議,行政院拍板全民免付1,000元,直接領取5,000元振興券。
領取方式:分為紙本和數位兩種。
成本:總預算估計1,100億元,印製發放費用約20多億元,行政成本預估與三倍券相近。
▼五倍券。(圖/資料照)
2023年每人6,000元現金
2023年1月5日,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2022年全國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扣除應分配給地方政府稅收,中央政府可運用部分為3,800億元,將依蔡英文總統指示,從三大面向執行,包括:以1,000億元,額外撥補勞健保基金財務缺口、增加電價補貼;另以1,000億元,啟動「加強韌性經濟方案」;至於剩餘的1,800億元,除預留400億元因應不時之需外,每人也將普發現金6,000元。
目的:政府考量2022年稅收超徵新台幣4,500億元,決定將經濟果實適度與全民共享,在通膨與升息壓力下全球景氣放緩之際,為經濟成長提供及時幫助。
金額與形式:每人普發6,000元現金,這是台灣首次發放現金的紀錄。
領取方式:領取方式採「登記入帳」、「ATM領現」、「郵局領現」、「直接入帳」及「造冊發放」5種方式。
成本:不需額外設計、印製鈔券,主要為印鈔成本(即發行現鈔的固有成本)。
2025年每人10,000元現金
2025年為因應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衝擊,國民黨在立法院推動「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條例」,國民黨說明,2024年政府超徵5283億元,全民1人發1萬,也只花這5283億的40%左右。
7月11日三讀通過總規模高達5450億元的特別條例,未納入撥補台電1000億元,但明訂「發放每人現金新台幣1萬元」,同時必須在2025年10月底前完成發放。該特別條例三讀通過後,若總統府完成公告,行政院將依法編列特別預算,並再送立法院審查通過後方可正式啟動發放流程。
金額:法案明訂發放每人10,000元現金。
變數:行政院仍在評估如何因應,不排除跳過覆議,待總統公布後直接聲請釋憲,或不編列特別預算。
總體而言,政府在不同經濟衝擊下,嘗試多種刺激消費的政策。從早期的消費券到後來的振興券(三倍券、五倍券)、普發現金6000元,再到7月11日立法院三讀的普發現金1萬,目的不斷演變,但也伴隨著不同的成本、預期效益和社會爭議。
▼全民共享普發現金。(圖/記者屠惠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