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圖/路透)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美國近期關稅政策再掀波瀾,多國面臨新稅率壓力,川普政府的強硬立場令全球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根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數據,2025財政年度的關稅收入已突破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2兆9400億元),僅6月單月便創下272億美元的紀錄。外界預估,若依照白宮公布的新稅率徵收,年度關稅收入可能達到3000億美元。
川普政府近期向包括日本、韓國、歐盟、加拿大及墨西哥在內的逾20個主要貿易夥伴寄出通知,宣布自8月1日起將依新稅率課徵進口關稅。儘管部分國家仍希望透過協商降低稅率,但目前進展有限,尤其印度、台灣、日本及歐盟等國的協議前景仍不明朗。
《紐約時報》報導指出,即使部分國家成功達成協議,美國對貿易夥伴的關稅仍可能顯著上調。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的分析顯示,川普上任後,美國有效關稅稅率由2.5%迅速攀升至16.6%。若8月起正式實施對等關稅,稅率將進一步提高至20.6%,創下1910年以來最高紀錄,甚至超越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時的「史慕特-霍利關稅法案」水準。
除了對等關稅,白宮還計劃在7月底對半導體、醫藥、飛機、原木等重要產業徵收特別進口關稅。川普政府的策略似乎不僅在於保護美國市場,更意圖限制外國商品的銷售空間。《紐約時報》分析指出,華府目前的氣氛顯示川普政府可能更傾向透過高關稅封鎖外國商品,而非促進市場開放或推動經濟成長。
儘管各國政府與企業仍期待協議能帶來更低的稅率,但川普政府對貿易談判的耐心似乎有限。不具名的白宮官員表示,高關稅與貿易協議並非互斥,協議的目的是在特定條件下運作,例如美英之間的貿易框架仍維持高關稅。
美國羅盤智庫學者迪普拉希多(Mark Diplacido)則表示,川普政府近期的行動暗示貿易談判已進入最後階段,若未能達成共識,高關稅政策將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