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在營養學與臨床醫學中,早已被視為兼具穩定血壓、抗發炎與延緩老化等多重功效的超級蔬果。(示意圖/翻攝Pexels)
圖文/CTWANT
番茄富含茄紅素等營養素。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番茄是具穩定血壓、抗發炎與延緩老化等多重功效的超級蔬果,研究發現,每天攝取110克、約一顆大番茄的人,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周吃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過胃食道逆流、腎功能不佳與對茄紅素過敏者,則不宜多吃。
營養師薛曉晶在其臉書粉專「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表示,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於2024年發布的一項針對7056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的研究顯示,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明顯低於每週食用不到一次者,降幅達36%。特別是對一級高血壓患者,番茄對舒張壓的穩定效果更為顯著。
除了血壓,番茄也展現出對慢性發炎的改善潛力。2022年刊登於《Clinical Nutrition ESPEN》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發現,經常攝取番茄製品可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的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肥胖、胰島素阻抗與心血管疾病等與慢性發炎有關的病症具備正向作用。
而在男性健康領域,番茄更是備受泌尿科醫師青睞的「攝護腺守護者」。《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於2023年發表的研究指出,全番茄的攝取效果優於單一植化素補充劑,尤其茄紅素若與番茄本身的多酚與其他成分共同存在時,其抗氧化與干擾病變訊號的效果更為明顯。
研究團隊開發的番茄補充劑臨床上可改善良性前列腺肥大患者的泌尿症狀與生活品質,並可能延緩前列腺癌進程。此外,2018年發表於《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的統合分析涵蓋超過26萬名男性資料,也證實攝取熟番茄與番茄醬與前列腺癌風險降低有顯著相關性;反觀生番茄則未呈現相同效果。
究竟是什麼讓番茄擁有這樣的「營養魔法」?薛曉晶說明,關鍵成分之一是茄紅素(Lycopene),這是一種強效的脂溶性抗氧化物,能清除自由基、保護血管內皮,並有助預防心血管疾病與攝護腺癌。每100克新鮮番茄約含3毫克茄紅素,但經過加熱加工的番茄醬或番茄糊,每100克則可達10至30毫克,吸收率更高。
研究指出,與橄欖油等好油脂一同烹調後,茄紅素的吸收效率可提升兩到三倍;而另一項重要營養素是鉀,有助排出多餘的鈉,幫助血壓調節,特別對高鹽飲食者格外重要。維生素C則能提升免疫力,並促進鐵的吸收,對貧血族群尤其有益。番茄同時也富含膳食纖維、多酚類與天然酵素,對腸道與整體免疫系統皆有良好支持。
薛曉晶建議,每日攝取一顆中型番茄或約半杯的番茄醬製品,即可達到有益心血管與抗發炎的營養門檻。若想進一步預防攝護腺癌,建議每日茄紅素攝取量達10至30毫克,而這樣的劑量可經由100克的番茄糊,或約5至7顆大番茄達成。不過,單靠生番茄難以達到足量攝取,建議以熟番茄搭配橄欖油烹調,如番茄炒蛋、番茄燉牛肉、番茄醬義大利麵等皆為理想選擇。
儘管番茄營養價值豐富,薛曉晶也提醒,部分族群應適量攝取,包括胃食道逆流、腸躁症或腎功能不佳者,因番茄偏酸且鉀含量高,可能造成不適。極少數人亦可能對茄紅素過敏,需觀察個人體質反應,「每天吃對份量、搭配好油、蛋白質與纖維,就能讓番茄成為你最天然、也最溫柔的營養處方。」
延伸閱讀
▸ 女大生筆電被偷 開定位追到228公園嫌嗆:我爸是警察
▸ 34歲科技業男被資遣「嘆好迷惘」 全場見1數字:先出國玩再說
▸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