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分析,川普真正讓全球供應鏈神經繃緊的是「產業別關稅」。(圖/路透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台美之間的關稅談判仍在拉鋸,外媒分析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真正讓全球供應鏈神經繃緊的,不是各國對等稅率,而是「產業別關稅」,尤其半導體與藥品,台灣、新加坡都被點名可能受到巨大衝擊。
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川普(Donald Trump)過去雖多次放話對各國加徵對等關稅,但他至今實施的最高稅率,都是針對產品而非國家。美國目前已對鋁、鋼鐵課徵50%關稅,汽車則是25%。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透露,電子產品與半導體的關稅細節,預計在本月底國安調查結束後公布;川普更已宣布8月1日對銅課徵50%關稅,並計畫月底對藥品先收低關稅、一年內大幅提高,先前還暗示最高可能達200%。
至於哪些國家會被波及?報導分析,先進產業供應鏈深厚的國家將首當其衝。
印度和新加坡對美藥品出口平均一年約100億美元,但新加坡高附加價值產品比例高,等同面臨比印度高出6倍的關稅衝擊;台灣則在半導體領域首當其衝,而日本與南韓汽車產業也早已感受到壓力。
報導指出,這些產業別關稅難以透過談判換取讓步,但部分國家仍積極爭取。
新加坡副總理兼貿工部(MTI)部長顏金勇把「藥品讓步」列為首要任務;日本與美國談判則因汽車關稅久拖不決而破局。雖然美國與英國達成的汽車協議,將英國汽車關稅從27.5%降至10%並設下配額,讓外界看見些許空間。
報導最後提到,有人認為,川普沒有明確提出藥品關稅的時間表,顯示他其實並不認真。但就目前看來,這樣想大概只是一廂情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