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波大罷免藍委投票倒數。(圖/記者白珈陽攝,下同)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台灣史上最大規模的立委罷免案將於本周六(26日)登場,針對國民黨24位立委的罷免行動不僅在國內引發激烈討論,也吸引國際媒體高度關注。《路透社》22日發布專題報導,標題直指中國力挺在野國民黨,並警告此次罷免行動恐改變台灣國會權力版圖。
報導指出,儘管總統賴清德於2024年勝選,但民進黨在立法院失去多數,在野國民黨掌握優勢後頻繁通過執政黨反對的法案,並大幅刪減政府預算,尤其是國防支出受到壓縮,使台灣在中國日益升高的軍事威脅下更為被動。面對這種情勢,民間團體發起罷免運動,強調這是一場「反共」行動,指控國民黨與中國往來密切、損害台灣主權。
《路透》報導更揭示,中共並未對這場罷免保持中立立場,自2025年初以來,中國官方媒體及附屬社群帳號已針對罷免議題發布超過425則文章與影音,內容批評民進黨政府濫用民主制度、打壓在野勢力,甚至形容現況為「綠色恐怖」,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6月記者會更公開批評賴清德「打著民主旗號行獨裁之實」。
面對中共明顯的宣傳支持,罷免推動者、企業家曹興誠直言,中共的介入言論恰好證明國民黨與共產黨同站一邊,反而鞏固了罷免的正當性。他強調,這場運動是為了守護台灣主體性與民主價值。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也指出,中共與國民黨在反罷免言論上的一致口徑令人憂心,顯示北京正試圖透過輿論戰干預台灣內政。
對於外界質疑與中國關係密切,國民黨則嚴正否認與中共有任何合作。國民黨發言人楊智伃表示,這次罷免是台灣內部民主機制的表現,是兩大政黨爭取民意的競爭,與中國無關。另有國民黨高層接受訪問時坦言,北京媒體的報導「間接強化」了反罷訴求,但強調該黨未主動尋求中方協助。
除了《路透》,日本《日經新聞》也針對罷免行動製作專題,涵蓋其起源、代表人物、國會運作與未來政治影響,顯示國際社會對台灣政治變局的高度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