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支持者聚集在台北,參加反對罷免運動的集會。(圖/路透)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台灣「大罷免」投票結果出爐,24席在野黨立委的罷免案全數遭到否決,無法罷免成功。對此,長期觀察台灣政治的美國學者唐博偉(Bo Tedards)分析,華府可能對民進黨當局在大罷免敗得一塌糊塗感到失望。他預測,8月第二波罷免投票頂多只能撼動1到2席。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挫敗勢必加重總統賴清德的施政難度。
根據美媒《華盛頓時報》,這場由基層與公民團體所發起的「大罷免」行動,原本意圖罷免在野陣營中疑似抱持親中立場的立法委員,藉此逆轉在立法院朝小野大之劣勢。不過,初步開票結果顯示,24名遭點名的立委全數挺過危機,未有任何一人遭到罷免。這對賴清德而言無疑是一記重擊。
唐博偉指出,此次罷免結果形同「全面潰敗」,他原本預期至少會有部分立委失守,沒想到全數保住席次。他表示,儘管民進黨強調罷免行動並非由總統主導,但各界普遍視其為賴政府挽回國會主導權的一次嘗試,因此失敗責任也將回到總統身上。
唐博偉進一步評估,8月預計舉行的第二波罷免投票,至多有可能罷免1至2席。
據悉,賴清德2024年5月就任總統,雖勝選總統大位,卻無法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反由國民黨與民眾黨合作掌握主導權。反對陣營接連否決預算與人事案,賴政府多項政策推動受阻,政治對立態勢加劇。
《美聯社》報導指出,部分在野立委已釋出和解訊號。遭點名為親中派的國民黨立委傅崐萁認為,罷免失敗顯示賴清德應與在野黨對話,「為台灣尋求在動盪世界中的穩定道路。」
觀察人士指出,台灣此次「大罷免」是全球罕見的大規模全國性罷免投票實驗,雖結果未如預期,但已成功引起國際矚目。唐博偉提醒,朝野當局若持續對立,恐引發更深層憲政風險,尤其司法院仍陷於癱瘓狀態,應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