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7月31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對全球貿易夥伴啟動新一波關稅措施,象徵「互惠關稅」政策全面上路。其中,台灣被課徵20%關稅的原因也隨之曝光,美國官員指出,這與台灣與美方尚未達成貿易協議,且存在顯著貿易逆差有關。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圖/路透)
根據《彭博》報導,一名不具名的美國政府高層官員當天向媒體說明,川普政府將貿易夥伴依情況分為三類,以決定適用的關稅稅率:
第一類是與美國有貨品貿易順差的國家,稅率為10%;
第二類是已與美國達成協議或僅有少量貿易逆差的國家,稅率約為15%;
第三類則是尚未與美國達成協議,且對美國有大量貨品貿易逆差的國家,稅率則設定為15%以上至更高。
台灣此次被劃入第三類,因此遭到20%的關稅待遇。這代表今後台灣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面臨更嚴格的關稅壁壘,進一步凸顯雙方貿易協議遲未落實的挑戰。
與此同時,日本、南韓、以色列及歐盟的部分商品則被歸為第二類,稅率為15%,顯示這些國家已完成談判、或逆差規模較小。而如英國與巴西等少數國家,因與美國存在順差,則享有較低的10%稅率。
白宮表示,這項新制將於美東時間8月7日凌晨12時01分生效。川普強調,推出這套分級關稅制度,目的是要促使各國正視與美國之間的貿易失衡問題,「如果某國願意採取足夠措施修正逆差,就可能獲得稅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