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行提供旅客直達景點接駁服務,目前已有87條路線。(圖/記者周湘芸攝)
記者周湘芸/台北報導
為促進國旅發展,交通部觀光署推出「台灣好行」提供旅客直達景點接駁服務,由於載客率不佳,7成以上路線虧損經營,觀光署去年補貼高達1.66億元,平均載客率仍較疫情前減少1.55%。觀光署表示,將研討改善,並請相關單位強化行銷,規劃推出多元套票等。
台灣好行目前共有87條路線,由40家客運業者投入經營,平均每月開出3萬2,970班次,今年規劃再新增8條路線。觀光署統計,疫情後2022年至去年搭乘人數依序為320萬8,126人次、461萬5,748人次、564萬7,884人次;載客率依序為41.2%、55.8%、58.0%。
然而,審計部最新總決算報告揭示,近2年台灣好行搭乘率均較疫情前2019年下降3.72%及1.55%,分析去年各路線營運概況,其中西濱快線等搭乘率未及20%,甚至瑞龍瀑布線、山博行線、東山咖啡線等搭乘率不到10%。
審計部報告也分析去年9、10月營運數據,菱波官田線各班次平均每日搭乘人次介於1.29 至2.43人次、空駕128班次;關子嶺線各班次平均每日搭乘人次介於4.43至5.61人次、空駕41班次,營運效益欠佳。另外,去年7至9月墾丁快線及大鵬灣琉球線離峰時段搭乘人數不及10人,與尖峰時段有明顯落差。
由於載客率不佳,多數路線均虧損經營,觀光署2022年至去年分別核發1.19億元、1.06億元、1.66億元補貼。觀光署表示,台灣好行僅部分具高度觀光吸引力與穩定客源的熱門路線具備初步自償能力,如九份金瓜石線、墾丁快線、阿里山線等,另有19條品牌加盟路線具一定客源能自負盈虧,其餘路線均為虧損,需仰賴政府補助維持基本營運能量。
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表示,台灣好行有營運虧損補貼機制,讓業者不賠錢或少賠一點,但要賺錢是不可能。國光客運也說,台灣好行多數路線還是要仰賴觀光署補助,部分路線載客率不佳,需有補助才不會虧損這麼多,其中像是大鵬灣琉球線及墾丁快線都因不堪虧損,暫時列入整併路線。
彰化客運指出,該公司共營運3條台灣好行路線,其中一條台中高鐵站到南投松柏林路線是去年開闢,平均搭乘人數都是個位數。偏遠路線多數為年長者以半票搭乘,業者只能仰賴補貼營運,此外,隨著原物料上漲、駕駛薪資調漲,可說是開一班賠一班,業者只能縮減班次因應。
對於部分路線搭乘人次偏低、班次時間未能有效串接,觀光署表示,已請相關縣市政府及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強化行銷宣傳,並規劃推出多元套票、結合主題節慶活動、導入異業結盟等方式,增加路線曝光度,另將通盤考量台灣好行現有班次及轉乘運具班次的合理銜接。
至於部分路線未串連旅次動線及觀光圈內重要景點,觀光署指出,路線長久經營須考量自由行旅客數、停留型態與搭乘需求是否足以支撐營運,亦須考量該地區交通狀況是否適宜大型車輛通行,將持續輔導台灣好行路線妥適規劃調整行經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