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廉航捷星航空已於7月31日停止營運。(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新加坡廉航「捷星亞洲」(Jetstar Asia)7月31日熄燈,資遣逾500名員工,作為母公司澳洲航空(Qantas)集團「策略重組」的一部分舉措。停止營運前,該航空公司預估年虧損額逼近7億新台幣。
《海峽時報》等外媒報導,捷星亞洲成立於2004年,總部位於新加坡樟宜機場4號航廈。該公司6月11日聲明,宣布未來7周將持續營運從新加坡出發的航班,並在最後營運日7月31日之前,逐步縮減航班班次。
母公司澳洲航空表示,16條亞洲內部航線將受到影響,但捷星澳洲、捷星日本的亞洲航線則沒有變化。公司將直接聯繫受影響旅客,並且提供全額退款或更換其他航班,並在官方網站提供相關資訊。
捷星亞洲表示,由於供應商成本攀升、機場費用與航空收費近年不斷提高、該地區產能與競爭不斷成長,該公司預期未來成本還會繼續攀升,使其作為商業模式基礎的低票價策略無以為繼,才會決定結束營運。
澳洲航空執行長哈德森(Vanessa Hudson)透露,部分供應商成本飆漲幅度高達200%。而在捷星亞洲決定關閉之前,本財政年度虧損預計將達3500萬澳元(約新台幣6.8億元)。
為了協助500名受影響員工,捷星亞洲將提供裁員補償、就業輔導等一系列支持。新加坡手工暨商業工人聯合會(SMMWU)也承諾提供職涯諮詢與經濟援助。至於該公司旗下13架客機,將重新配置至澳紐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