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等關稅20%+N衝擊,美媒點出台灣的5大困境。(圖/路透)
記者趙蔡州/綜合報導
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台灣暫時稅率為20%,但必須採疊加方式計算,貿易需加上原關稅稅率,外媒就分析台灣目前陷入的5大困境,分別是台積電投資美國,卻無法助台灣達成貿易協議、日韓關稅較低、台幣升值、國內政治朝野對抗加劇、對等關稅衝擊金屬產業等。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川普今年4月公布全球對等關稅名單時,台灣一度被認為在談判上處於有利地位,原因是台積電剛宣布在亞利桑那州擴大投資,加上後續川普多次在公開場合中稱讚台積電的投資,近期更宣布台積電將加碼投資美國2000億元,而且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得免除半導體100%關稅。
然而,上述種種舉措,卻仍無法幫助台灣政府與華府達成貿易協議,保護台灣的其他產業免受對等關稅的衝擊。除此之外,由於台灣關稅是20%+N,鄰國日本、南韓的15%都低於台灣,導致台灣產品出口到美國的競爭力遭進一步削弱。
報導也提出,台灣經濟高度仰賴出口,除了半導體等高科技產品外,台灣也是金屬工具、不鏽鋼板的重要出口國,更是螺絲、螺栓等金屬零件的全球第3大產地,且產品大部分都是銷往美國,這些公司除了要面臨20%+N關稅外,若有生產鋼鋁製品,還得面臨川普另一項鋼鋁製品的50%關稅。
另外,台幣今年兌美元大幅升值,對於台灣嚴重依賴出口的經濟結構,也是台灣必須解決的另一大難題。除了外部因素外,台灣內部的朝野對抗加劇,執政黨無法有效推行想推動的政策,導致許多公司做決策時,勢必得考量政治上可能出現的不確定因素。
面對多重壓力,不少企業坦言前景堪憂。舉例來說,一間經營螺絲生產長達40年的某企業經理就透露,最近幾個月來,公司的客戶不是暫停下單,就是要求延後出貨。整體來看,台灣出口產業正面臨嚴峻挑戰,如何調整策略度過這波難關,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