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營團員參訪牧民人家,了解蒙古奶茶製作。(圖/記者陳冠宇攝)
記者陳冠宇/烏蘭察布報導
「草原之約 青春交響」兩岸青年藝術交流營近日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與北京市舉行,參與活動的台灣團員受訪表示,儘管兩岸政治問題無解,還是要繼續交流;放下成見、實際接觸,會發現彼此距離沒有想像中遙遠。
本次交流活動由大陸全國台聯和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主辦、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台辦承辦,共有58位台灣原住民與青年參訪烏蘭察布與北京的多個人文與自然景點,並首度獲邀參加那達慕大會開幕式。
談及活動對學生的意義,交流營副團長劉老師表示,來到這麼寬闊的草原,可以讓他們的人生有不同體會、心裡有不同感受,而他自己覺得,看到無邊無際(的草原),「讓我覺得很震撼,然後很舒壓」。
▲團員走進牧民之家,品嘗蒙古傳統奶製品。(圖/記者陳冠宇攝)
此行也安排學生參訪多處博物館、人文景點,劉老師認為,歷史就是故事,這些故事都在告訴我們,每一個人有多麼努力,值得我們學習。他也很欣賞與讚嘆當地民眾對這片土地的熱情奉獻,「這也在提醒我們自己要加油」。
首次到大陸的團員袁同學表示,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內蒙古民眾都很開朗,說話比較直率、直接,也有當地民眾會主動與他交流。他感覺內蒙古的文化很多元、有自己的特色,未來他還想再訪問大陸其他地方、多探索世界。
廖同學是第三次赴大陸參訪,他說,這次最大收穫是了解到不同文化,並嘗試了很多特色美食。談及與當地人的相處,他也認同,內蒙古民眾都很活潑開朗,也會主動找他聊天講話,他很喜歡這樣的交流。
▲團員參觀四子王旗博物館。(圖/記者陳冠宇攝)
來自台灣的廣播主持人吳先生受訪時直言,兩岸政治問題現在可能無解,不過文化、旅遊、民生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能夠做的還是要做」,因為人最重要的還是要共同進步,不能因為想法的不同反而往後退。
吳先生強調,不論政治的話,大家可以放下許多既定想法,自己來交流一趟,並實際與大陸民眾接觸,「你就會感覺到彼此的距離,其實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遠」,雙方也很容易找到思考上的共同點,包括謙讓、禮義廉恥等,「很多想法都是一樣的」。
▼團員赴烏蘭察布市博物館研學。(圖/記者陳冠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