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海拔超過4800米的可可西里無人區卓乃湖,一隻偽裝成藏羚羊的「機器藏羚羊」成功融入野生藏羚羊群體,隨牠們一同遷徙,成功實現超近距離「零干擾」的野生動物觀測,也為生態研究和保護帶來全新突破。
陸媒《潮新聞》報導,「機器藏羚羊」由《新華社》新媒體中心發起創意,雲深處科技提供四足機器人與通訊控制方案,蘇州白鹿鳴團隊負責仿生外形製作,成為首次在可可西里無人區應用的具身智能機器人。
▲ 機器藏羚羊 。(圖/翻攝 潮新聞)
可可西里,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海拔近5000米的可可西里腹地高寒缺氧,卻因不受干擾被譽為「動物王國」。每年5月至8月,來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的藏羚羊紛紛遷徙,來到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產仔。
藏羚羊等野生動物極其敏感,「機器藏羚羊」在可可西里開闊地帶實現最高2公里的遠程遙控操作,行進中輕鬆跨越崎嶇山路與泥濘濕地,避免傳統車輛和人員接近時對藏羚羊的驚嚇與干擾,成功融入藏羚羊群進行近距離觀測、零干擾拍攝,真正做到貼近野生動物自然狀態的長時間觀察與拍攝,提升了科研數據的真實性與豐富度。
資料顯示,可可西里地處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近5000米,因嚴酷自然條件和低人類活動干擾,被譽為珍稀野生動物的「動物王國」。每年5月至8月,來自三江源、羌塘、阿爾金等地的藏羚羊群遷徙至此產仔,對生態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連新明表示,藏羚羊的遷徙與產仔行為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傳統的研究手段難以長時間、無干擾地觀察其自然狀態。人工智能與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引入,將為生態研究提供更精準、全面的數據支撐,助力保護工作更有效展開。
▲絕影X30四足機器人憑藉優異的跨地形能力 。(圖/翻攝 潮新聞)
此次,科考拍攝還配合使用了雲深處科技的山貓M20輪足機器人,該輪足機器人專為複雜地形與危險環境設計,兼具輪式速度和足式跨越能力,最高時速達5米/秒,具備IP67級防水防塵能力,可在-20℃至55℃氣溫下穩定工作。
絕影X30四足機器人憑藉優異的跨地形能力,能夠穿越雪地、沼澤、荒漠、河流等惡劣環境,並在高原缺氧低溫的極端氣候條件下穩定運行。
雲深處科技的絕影X30搭載了自組網通訊模組,能在無中心、多跳連接的動態組網環境下,實現高效穩定的資訊傳輸與協同作業。其續航時間達2.5至4小時,可承載最高85公斤重物,融合感知能力讓機器人能自主感知周圍環境,精準調整動作,靈活跨越各種地形障礙。
在青藏高原極端氣候下,巡護人員面對缺氧、低溫、地形崎嶇的嚴峻挑戰,常年巡山任務風險極高。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可可西里管理處執法監督科科長秋培扎西指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中國硬核科技」正成為保護可可西里的重要動力,未來將在巡護、監測、救援等多方面發揮越來越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