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在「豆瓣」評分高達8.1。(圖/沙塵暴@Weibo)
文/朱錦華
大陸「優酷」網站的「白夜劇場」是一個專門播出刑偵/犯罪戲劇的平台。今年3月他們播放了一齣叫《沙塵暴》(12集)的作品,這是我迄今看過最好的大陸刑偵/犯罪劇;比《白夜追兇》、《狂飆》還要好。 該劇播出時並未創造出高流量,但「豆瓣」評分高達8.1,是該類劇今年上半年評分最高的。這意味著儘看過該劇的人不算多,但大多數看過它的人都給予好評。
我覺得它是一齣出色的好劇,並非因為它的懸疑感有多吸引人、或是推理手法有多精采,而是它透露出大陸社會的真實面讓我震撼。 它折射出人類社會的兩大問題:一是中國的、甚至包括東方社會裡的父權壓迫、男尊女卑、傳宗接代的問題。二是亙古長存的、全球性的城鄉差距問題。
▲《沙塵暴》女主角之一的張佳寧。(圖/沙塵暴@Weibo)
前者在現代社會大家庭解體、少子化、兩性平等權力逐漸拉近的情況下,已獲得某種程度的紓解。但後者卻始終是一個難解的問題。 一個人出生和成長的周遭環境,往往編織出綑綁他一生的宿命:尤其是在偏遠、貧窮、或鄉村的地方。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想盡一切辦法從鄉村往城市跑。在城市的,同樣拼命的往更大的城市跑。因為往外跑才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機會。中國大陸的戶籍制度對人民的遷徙自由有相當程度的限制。這個問題也成了該劇聚焦的重點之一(拉近城鄉差距,是主要的解決手段)。
《沙塵暴》的故事發生地是大陸西北邊陲一個黃沙漫漫、沒落的城鎮(取景地點是甘肅省的酒泉市)。劇中的幾位主角,都是拚了命的想往大城市跑,命案和悲劇也因此發生。其中一條涉及命案的故事線,跟改編自美國作家德萊塞小說的電影《郎心如鐵》、或是改編自松本清張同名小說的電影《砂之器》都有點像:人望高處的渴求鑄下錯誤導致犯罪,結局同樣讓人唏噓。
▲資深演員段奕宏在《沙塵暴》裡飾演一名刑警。(圖/沙塵暴@Weibo)
《沙塵暴》這個劇名可以有以下兩種解讀:它既指一處「乾涸、無生命氣息」的地方;也同時暗喻狂躁的沙塵暴捲走了、或掩埋了一切:包括罪惡與真相。《沙塵暴》是一齣頗有希臘悲劇意味的寫實作品。相對於充滿甜寵與虐戀的大陸古偶/仙俠劇,作為逃避主義最佳管道之一的網路劇,《沙塵暴》的內容的確是沈重了些,但絕對值得一看。
有大陸網友撰文透露,曾有一篇論文指出:自從大陸改革開放後,服農藥自殺的農村女子少了很多,因為她們有了進城打工的機會,她們的命運不再被父權和夫權主宰。高鐵和智慧型手機不但讓農村婦女活了下來、更讓她們的人生擁有更多的意義。中國大陸是如此,全世界其他的許多地方(例如印度),也該給廣大女性一個活得更好的機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