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都拉斯2023年3月以來對中國市場的出口額,不及宏國在2022年單一年對台灣出口額。(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宏都拉斯自2023年3月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以來約2年半,對中國市場的出口合計僅1.079億美元(約新台幣34.5億元),不及宏國在2022年單一年對台灣出口的1.211億美元(約新台幣38.7億元)。在進口大幅增加帶動下,對中貿易逆差擴大,累計損失超過3億美元(約新台幣90億元)。
根據Centroamerica360報導,宏都拉斯中央銀行(BCH)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對中貿易逆差已達14.769億美元(約新台幣472.6億元),高於2024年同期的11.597億美元(約新台幣371.1億元)與2023年的10.735億美元(約新台幣343.5億元)。
▲宏都拉斯女總統卡斯楚選擇與中國建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主因是自中國進口強勁成長,單在1至6月就達15.099億美元(約新台幣483.2億元),其中包含6,510萬美元的加工用貨物,以及14.448億美元的一般商品,品項涵蓋鐵製品、智慧型手機、機車、電力變流器與電腦。
相比之下,宏都拉斯對中國的出口總額仍偏低,自建交以來累計僅1.079億美元;反觀宏國與台灣尚未斷交的最後一年(2022年),對台出口就有1.211億美元。宏國與台灣的自由貿易協定(Tratado de Libre Comercio)亦已終止,對整體出口結構造成衝擊。
產業面受創最重的是蝦類。宏國對台灣斷交、轉向中國後,蝦類出口量下滑67%、出口金額大減78%,中國未能接手台灣過去的採購量,導致產業損失擴大。
▲宏國對台灣斷交、轉向中國後,蝦類出口量下滑67%、出口金額大減78%。(圖/CFP)
零售與內需市場亦受波及。微中小企業公會(Gremipe)主席卡蘭薩(Victorino Carranza)直言,中國商家大量湧入,販售「低價、拋棄式」商品,在民眾手頭吃緊的情況下反而熱賣,擠壓本地店家生存空間,估計衝擊約200萬名仰賴小商業的人口,且部分銷售未繳納15%稅負,形成不公平競爭。他並稱,市場被中國商品淹沒後,商家銷售大跌7成。
區域層面來看,宏都拉斯今年上半年對亞洲的整體逆差達20.669億美元(約新台幣661.4億元),其中以與中國的失衡最為顯著。外界曾預期宏中關係可換取「優先進入」中國市場,但結果與期待相反。
目前宏國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號稱進入最後階段,然而自2024年7月第六輪談判後未見實質進展。兩國雖已簽署逾20項涵蓋合作、教育、文化與免簽的協議,但經濟面實質利益仍未落地。
整體而言,宏都拉斯的對外貿易數據顯示,「押注中國」尚未兌現承諾,反而使經濟體質更脆弱、對單一市場依賴度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