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智慧董事長暨總經理郭啟銘指出,公司專利的P2P連線技術,有效解決了物聯網裝置的遠端連線問題,為「萬物聯網」的發展奠定關鍵基礎。(圖/記者周宸亘攝,以下同)
科技中心/綜合報導
在數位轉型浪潮下,商用級雲端應用已成為企業營運與獲利的關鍵之一,因此對於其穩定性與運作效率更為嚴格看待。深耕IoT設備連線技術與雲端平台服務多年的物聯智慧,持續優化產品架構與服務品質,選擇中華電信與 Google Cloud 作為雲端運算平台,承載運行旗下多種雲端平台服務,打造出具備高可靠度、低延遲優勢的雲端解決方案,為AIoT智慧應用串起無限商機。
AI 與 IoT 技術的融合催生出 AIoT 智慧應用,已成為近年科技發展與投資市場矚目的新興焦點。當中,IoT設備連線技術扮演連接設備、雲端與終端裝置的關鍵角色。物聯智慧董事長暨總經理郭啟銘向我們說明:「隨著連網裝置越來越多,傳統的 IPv4 位址逐漸短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AT(網路位址轉換)技術應運而生,透過在內網與公網之間轉換IP位址來延長可用資源。不過,NAT延伸帶來了『穿透問題』,也就是外部設備無法輕易連接到內網中的設備。為了解決這個瓶頸,物聯智慧成立初期就推出了專利的 P2P連線技術,有效突破 NAT 限制。這項技術讓如 IP 攝影機等需要遠端操控的 IoT 裝置,能夠直接與手機等終端設備安全互聯,實現真正穩定、高效的遠端連線。而 P2P 連線技術的應用,為『萬物聯網』的實現奠定了關鍵基礎,加速智慧產業的發展。」
物聯智慧的服務範圍遍及全世界,目前全球累計已有超過1億4000萬台設備,透過物聯智慧授權連網運行於雲端。為了支援如此龐大的設備連線與資料處理需求,並確保服務的高效性與穩定度,物聯智慧選擇採用中華電信與Google Cloud作為其雲端服務的運行環境,提供全球客戶穩定、安全的雲端應用方案。
▲郭啟銘表示,為滿足客戶對智慧安防等領域的高品質要求,公司選擇了在穩定性與資安上備受好評的Google Cloud,以確保核心服務的穩定運作。
精準控管成本,中華電信協助導入CUD方案,節省雲端營運成本
郭啟銘董事長表示,物聯智慧的客戶與支援的IoT裝置中,有許多應用在智慧安防、監控系統、精密製造等領域,而這些用途對於雲端系統的品質要求非常高,因此我們選擇了在穩定性與資安評比上都獲得市場極高評價的Google Cloud來運行系統,高品質的雲端環境,不僅確保了我們的核心服務穩定運作,也極大助益了技術團隊後續的系統維護與新功能研發。
中華電信作為 Google Cloud 的在地合作夥伴,除了提供Google Cloud技術支援外,亦提供專屬的CMP雲端管理平台,透過直觀的資源使用圖表與即時系統提醒,協助物聯智慧精準掌握 Google Cloud 資源的使用狀況與系統運作狀態。
此外,中華電信雲端團隊更積極協助客戶分析需求,規劃合適的節費方案。例如,透過Google Cloud的CUD(承諾使用折扣)方案,為物聯智慧節省雲端營運成本,讓省下來的經費得以投入物聯智慧的其他研發計畫,如開發 Kalay Cloud VMS 雲端影像管理系統等服務,形成正向循環,持續推動創新,創造更高的價值。
物聯智慧深化與中華電信合作,結合AI技術與文化價值拓展全球市場
談及與中華電信的合作歷程,郭啟銘董事長回憶,早在物聯智慧成立之初,彼此就有專案合作經驗。隨著市場拓展與技術升級,雙方長期以來保持密切合作、建立深厚的互信基礎,中華電信充足的技術量能與可靠的服務品質,令物聯智慧印象深刻,這也是促進物聯智慧選擇使用中華電信雲端服務的契機。
展望未來,物聯智慧更規劃整合中華電信的AI智慧分析技術,為IP Cam增加影像識別能力,進一步拓展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領域的AIoT應用服務;而在市場拓展面,中華電信與物聯智慧都是立足台灣邁向海外的科技業者,因此在海外拓展時也能相互支援、共同成長。
深具專業背景的郭啟銘董事長對轄下專案的技術細節如數家珍,並在受訪時分享許多文化與創新觀點,其中Kalay雲端服務平台的名稱「Kalay」由來,是蘭嶼達悟族語「Handshake」握手之意,而Handshake也代表通訊用詞「交握」,此一語雙關的命名,期許物聯智慧以源自台灣的專業,連結全球的科技市場。
透過物聯智慧與中華電信成功地深化合作,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的完美結合能夠創造更多無限可能,並繼續引領AIoT技術潮流,為更多客戶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