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一名醫師之前看門診時,花時間替病人解釋檢查報告,並詳細回答疑問;怎料,患者後來竟以「只是解釋報告又沒開藥」為由,拒絕繳費。對此,ICU醫師陳志金直言,此舉無疑是踐踏專業,「儘管省下診察費,失去的可能是健康甚至性命。」
陳志金在粉專提到,有位醫師朋友分享,之前有對夫妻前來「諮詢」遺傳疾病,過程中他跟病人詳細地解釋報告,但在看診結束後,夫妻竟覺得「只是問問題」,又沒有開藥,於是不願意付看診費,甚至揚言投訴。
他直言,醫師在意的並非掛號費本身,而是背後象徵的專業價值。要能站上診間回答問題,醫師得經歷多年苦讀、嚴格訓練與專科執照考核,並非隨便誰都能給意見。然而,部分病人只想省錢,不願意承認專業需要付費,甚至在自費門診也出現「只是問問題,為什麼要繳費」的心態。
陳志金表示,看懂報告與單純「看報告」完全不同,專業醫師會結合病史、影像與其他檢查判斷,才能給出正確建議。若患者只拿著一紙報告到網路上詢問陌生醫師,對方缺乏完整資訊,很可能只能泛泛而談,甚至誤導病情。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達志影像)
以實務為例,肝臟超音波顯示良性血管瘤,看似無礙,但若患者本身是B肝帶原者,仍需定期追蹤。若為了省掛號費而缺席回診,可能延誤早期發現的機會,直到症狀明顯才確診已是晚期。
他指出,有些病人會在門診時段打電話要求醫師「順便」解釋報告,這種做法不僅佔用其他病人看診時間,電話說明也無法留下病歷紀錄,等於斷掉醫療拼圖的一塊,日後可能因資訊缺失而影響治療。
陳志金不禁感嘆,健保制度讓不少人習慣低廉的醫療費用,進而忽視醫師的專業價值,但省下診察費,失去的可能是健康甚至性命。
最後,他不忘提醒,許多醫療上的「悔不當初」,往往是出自「鐵齒」與「巧合」,當病人以為自己聰明、能省則省,不願支付診療費的同時,也在踐踏專業,甚至把自己推向風險之中。
對此,網友們紛紛回應,「專業是需要付費的,我深深認同,各行各業都需要被尊重」、「為了不付錢什麼話都說得出來,佩服」、「贊同為專業付費」、「台灣最大的問題在於漠視專業」、「專業不是憑空出現,也不是慈善,互相尊重、互相珍惜」。
►全台最難訂吃到飽!「狂打1141通」仍失敗 內行1招成功入場
►喊「幼兒園」是中國用語!幼教老師打臉:台灣正式名稱 由來曝光
►全勤給1萬!月休4日「薪資明細」太衝擊 PTT炸鍋:看到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