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免疫失調,甚至癌症。(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記者曾羿翔/綜合報導
現代人常因飲食、作息與壓力等因素,讓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耳鼻喉科醫師許嘉珊指出,與急性發炎不同,慢性發炎沒有明顯的紅腫熱痛,往往在體內默默燃起,長期可能導致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免疫失調,甚至癌症。
許嘉珊醫師指出,慢性發炎常見於生活中的七大因素:
1.飲食失衡:高糖、油炸、紅肉與超加工食品過多,卻缺乏蔬菜纖維與好油脂,導致腸道菌相混亂,增加肥胖與脂肪肝風險。
2.缺乏水分:水喝不夠會使代謝廢物累積,影響排毒與腸道健康。
3.久坐少動:運動不足讓脂肪囤積,並促使脂肪細胞釋放發炎因子。
4.長期壓力:壓力過大使皮質醇長期失衡,免疫系統反而更易出現低度發炎。
5.睡眠不足:睡不好會使發炎因子上升,也削弱肝臟解毒功能。
6.吸菸與飲酒:菸草與酒精代謝產物皆會造成氧化壓力,損害血管與細胞。
7.環境毒素:塑化劑、重金屬與黴菌毒素會干擾荷爾蒙及肝臟功能,誘發慢性發炎。
許醫師提醒,改善生活型態是預防之道:均衡飲食、多攝取蔬果與健康油脂;每日補充足夠水分;每週至少運動150分鐘;學習壓力管理如冥想、瑜伽;維持規律睡眠;戒菸減酒;並注意環境中可能的毒素來源。
慢性發炎如同體內不斷燃燒的小火,若放任不理,最終可能演變為全身健康危機。唯有從日常習慣逐步修正,才能逐漸熄滅這場隱形的「內在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