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韓國的關稅磋商恐告吹。(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靖榕/綜合報導
南韓與美國的貿易談判近期陷入僵局,韓媒指出,美日之間日前達成的投資協議使得韓美磋商「幾乎全數歸零」。首爾對美國提出的投資條件難以接受,南韓國內甚至出現呼聲,認為應該把美國商品的關稅自15%恢復至原先的25%。
綜合外電報導,南韓產業通商資源部部長金正寬於14日結束4天訪美行程後返國,但談判依舊無進展。15日,南韓貿易特使呂翰九旋即啟程赴美,延續協商工作。儘管雙方7月底曾達成初步協議,美方願將南韓進口商品關稅降至15%,而南韓則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2兆元),但後續對投資細節的談判陷入僵局。
導火線之一是美日於本月4日簽署投資備忘錄。該協議將日本輸美商品稅率降至15%,並允許美國總統決定投資標的,日本需配合最多5500億美元(約新台幣176兆元)的投資與擔保。前期收益按五五分配,後期則改為美國9成、日本1成。南韓政府官員對此表達強烈不滿,批評日方此舉是「開創糟糕前例」,讓美方以此要求南韓接受相同條件。
根據南韓官員說法,美方希望南韓也能依同樣模式,以股權投資方式注資、且在短期內將資金全數匯入特定目的公司。更令首爾擔憂的是,若收益分配為回本前9:1,回本後仍維持美方9成、韓方1成的比例,等同於以極不對等條件挹注資金。
這項350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對南韓經濟衝擊巨大。金額相當於南韓2024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0%,也是2026年度政府總預算的67%。若分3年匯出,相當於每年須動用國家預算2成資金。且在實際操作上,南韓必須先將韓元兌換成美元,再匯出至美方指定帳戶,短期內可能引發韓元貶值壓力與潛在外匯危機。
華府智庫經濟政策研究中心(CEPR)資深經濟學家貝克(Dean Baker)也指出,美方此舉荒謬。他直言,「為了守護125億美元的出口利益,川普竟要求南韓投資3500億美元,這難以理解。若回復25%關稅,對美出口最多下降0.7%GDP,仍遠優於接受如此不平等條件。」
南韓政府內部逐漸出現強硬立場,不少人認為與其滿足華府鉅額投資要求,不如讓關稅恢復原本的25%。更有外交人士擔憂,這筆投資可能被川普當作選舉工具,要求南韓資金投入美國特定選區基礎建設,導致投資回報率趨近於零。
南韓總統李在明已在11日明確表態,表示政府「絕不會做出違反國家利益的決定,也不會接受任何不公平、不合理的協議」,並強調首爾已做好長期談判準備。韓美雙方目前仍持續就相關細節進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