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鈴木先生從小家庭貧困,從高中開始就打工存錢。(示意圖/記者劉維榛攝)
記者曾羿翔/綜合報導
養老存錢固然重要,但若過度節省、犧牲了與親人共享的時間與生活品質,一旦失去健康或摯愛,後悔也許為時已晚。日本一位67歲男子鈴木先生(化名)便是例證。
根據《THE GOLD ONLINE》報導,鈴木先生從小家庭貧困,高中打工存錢;工作後他堅持極端節儉生活:住便宜公寓,不買房車;飲食簡單,以豆芽與雞肉為主;生活中幾乎不用空調,交通以步行或自行車為主;與妻子結婚後依舊如此,即便有孩子,也只是略微放鬆,生活仍然以「省」為基本原則。
憑這樣的生活方式,他在60歲時領到退休金後將其全部投入投資,5年後投資部分與其他存款共累積資產約 6,500萬日圓(約新台幣1,317萬元)。退休後,他與妻子每月共領年金約24萬日圓,原本以為到了晚年可以安心享受生活。
但不久之後,妻子因病離世,年僅66歲,而鈴木先生自己則為錯過與妻子在她健康時一同旅行、用餐等簡單幸福的時光深感悔恨。他說:「時間無法倒流,只剩錢,又能怎麼辦……」
專家指出,積蓄與養老準備固然不可少,但過度強調存錢而忽略生活的其他面向,特別是與親人、朋友共享的時光與健康,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理想的生活方式是在保障財務安全的同時,也要照顧當下的幸福感,平衡這兩者,可能才是真正的晚年幸福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