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角力戰陷膠著,當關稅戰打到極限,外界憂慮最終「兩敗俱傷」,衝擊全球經貿市場。(圖/CFP)
記者任以芳/北京報導
中美第四次經貿會談今(17)日將在西班牙落幕,外界高度關注雙方是否能突破長期僵局,結果依舊是「邊談邊打」的延續。全國台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時直言,中美經貿戰「可能長達數十年,甚至更久。」中美幾乎「底牌快出盡」,若繼續僵持只會「兩敗俱傷」;相較之下,大陸依託內需市場和「十五五」規劃,仍具備中長期優勢。不過,他也提醒,台商正陷於關稅壓力與市場不確定性,短期內唯有「縮小、轉型與等待」,才能度過觀望期。
中美經貿「邊打邊談」全球壓力沉重
針對中美第四次會談結果,全國台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訪問首先指出,TikTok談判最後是「以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美國之前提到說要收購或入股,估計合作的方式可能相互持股,也可能一部分的美國的股份進入,或是其他的方式,但中美雙方沒有說得很清楚,用何種方式來「合作」,剩下是其他框架協議做溝通。
按照這次會談內容,丁鯤華也分析,大陸在關稅方面已也沒有「退讓」餘地,現階段美國疊加的關稅加起來也有40%、50%,即使美國再增加任何關稅也沒意義。
上個月大陸對美出口衰退35%,這個比例是非常高,所以我想說大陸沒有退路,美國跟大陸的談判還是在僵持,因為沒有空間,所以這種方式能夠拖多久,美方再加碼只會失去競爭力,雙方談判因此陷入僵局。
除了中美角力,東盟國家新關稅措施也讓台商憂心。丁鯤華舉例,越南40%的跨境關稅剛啟動,柬埔寨等國也開始執行附加關稅,對部分產業衝擊顯著,但也有產業影響有限,「情況確實混亂,可能要等一到兩個月,等訂單穩定後才看得清楚。」
▲中美雙方在西班牙馬德里就有關經貿問題舉行的會談進入第二天(9/15)。(圖/翻攝 新華社)
中美生死戰「沒退路!」 雙方底牌不多
針對美中產業如何突圍,丁鯤華分析,雙方能打的牌其實有限。美國若把對華關稅拉高至80%、100%,意義不大。現在雙方也剩下一些「金融牌」。例如:美債、降息。大陸雖然出口受挫,但外匯存底與財政控制力強,「相較之下,美國手上的牌比大陸少一些」。
然而,大陸內部問題同樣嚴峻,包括內需不足、內卷嚴重、消費力低迷與失業率偏高,都形成沉重壓力。丁鯤華透露,大陸智庫普遍認為,相較美國總統又要換屆,大陸方面只要「穩控」,只要有3到5年的時間,大陸還是贏的這一方,關鍵是繼續穩定政權、穩定市場,即使GDP無法達標5%,至少要保持3%至4%的經濟增速,長期下來仍有利於大陸。
他指出,隨著大陸官方明年「十五五」開局即將啟動,大陸政策將更加聚焦內循環與內需發展,基建、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都會有新規劃
丁鯤華也強調,中美貿易戰最後「必然是兩敗俱傷」,但大陸政治穩定、老百姓韌性強,相較美國政局更具持久力;然而,美國內政無法把控維穩,加上川普二次任內變數更多,即使美國在高科技等領域仍具優勢,中美角力整體局勢長期處於「平衡又僵持」。
▲ 全國台企聯榮譽會長丁鯤華 。(圖/記者任以芳攝)
台商應對中美角力戰「縮小、轉型與等待」
丁鯤華繼續分析,對台商而言,最敏感的仍是美方對台灣20%關稅談判是否有調整空間,「如果沒有調整,壓力會非常大。」尤其是半導體產業,已投資與未投資的企業都面臨「未爆彈」,產業前景未明。
展望未來,丁鯤華直言,「中美年底談判未必會有結果。」台商唯有根據情勢調整策略,可能需縮小規模、尋求跨產業合作,甚至投入「心智生產力」等新方向。
對於是否轉向東南亞,目前仍是「觀察期」,必須各國新關稅執行後的真實影響,至少要一到兩個月才會稍稍明朗。過去台商「螞蟻搬家」,把在當地代工比例增加到30%以上,這種方式也在討論中,但現階段等於說是沒有太明確的答案出來,必須繼續觀察。
「這是一場沒有明確終點的硬仗,台商只能邊走邊看,邊調整邊生存。」丁鯤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