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在「202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上首次展示強弓一型飛彈及其發射車。(圖/記者呂佳賢攝)
記者蘇晏男/台北報導
「202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將9月18至20日於台北南港展覽一館舉行,其中「國防館」是國防部以「韌性國防、厚植國力」為參展主軸,總計展出51項新式武器裝備,其中受矚目的是中科院「強弓專案」研製出的「強弓一型」飛彈,攔截高度達到70公里,能在中空層攔截敵方的戰術飛彈,也能與我國低層的反飛彈系統,如愛國者或天弓三系統形成重層攔截火網。中科院長李世強中將今(17日)表示,「我們展出強弓,就是它已經進入量產」。
國防部17日向媒體舉辦國防館展前導覽,說明此次展覽規劃。國防部指出,今年以「韌性國防、厚植國力」為參展主軸,整合陸、海、空軍司令部、國防大學、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中科院及北區人才招募中心等7個單位,共規劃「聯合作戰武器裝備」、「無人載具」、「軍民通用科技」及「國軍人才招募」等4展區,總計展出51項新式武器裝備及人才招募活動,以實體、模型、圖表及多媒體播放等方式,輔以專人解說及提供民眾機(艦)模擬器等情境操作,增加參觀民眾對國軍武器裝備的認識,強化國人全民國防觀念及國防自主信心。
在聯合作戰武器裝備區中,國防部首度公開展示由中科院「強弓專案」,以天弓三型防空飛彈為基礎研發出的「強弓一型」(天弓四型)飛彈,以及強弓飛彈的發射架、強弓射控雷達。
強弓飛彈攔截高度達到70公里。中科院系統發展中心副主持人盧健勝指出,強弓飛彈武器系統是中科院依據國防戰略製造及軍種作戰需求,針對敵戰術彈道飛彈威脅所致力開發完成的「陸基中程短飛彈系統」,能在中空層攔截敵方的戰術飛彈,也能與我國低層的反飛彈系統,如愛國者或天弓三系統形成重層攔截火網。
盧健勝說,強弓飛彈系統採機動化設計,除可以增加戰場存活率,也可以視作戰需要,經由指管,指揮管制我國其他防空飛彈,共同執行作戰任務。強弓飛彈採用反截式設計,由劫殺載具、加力器組成,外殼採用複合材料;飛彈在終端飛行,能藉由推力向量控制系統,在中空層修正飛彈軌跡,予以攔截目標,而飛彈尋標器是採用高頻段主動尋標器,精準偵測鎖定目標。
▲強弓射彈雷達車。(圖/記者蘇晏男攝)
飛彈發射架部分,盧健勝表示,是採垂直發射,可乘載4枚箱組飛彈,可由無線或有線方式,與戰術中心構聯,接受其指揮管制;至於強弓雷達,盧說,這是我國首套自製「主動電子掃描相列雷達」(AESA) ,具有搜索、追蹤、分類、鑑別目標能力,並能引導飛彈朝攔截點飛行,主要特色是主動電子掃描陣列天線,採用全固態收發模組,藉由電子方式,快速變換波速方向,同時偵測多個高速目標。
針對中科院公布強弓專案,是否會納入今年特別預算,李世強中將表示,「我們展出強弓,就是它已經進入量產」。特別預算方面,國防部副發言人喬福駿說,特別預算由行政院審議中,審議完成後,相關細節會對外公開、向國人說明。
在中國近日舉行閱兵與新式導彈裝備曝光的情勢下,強弓系統能否有效抵禦來自對岸的導彈威脅。李世強指出,飛彈防禦或整體防空和反飛彈,不會只靠一型飛彈,中科院設定強弓飛彈設定在70公里高度進行攔截,再往下會有其他彈種、低成本武器來攔截,所以不是只靠一種飛彈。
國防部發言人孫立方中將補充,國防部有注意中共93閱兵裡有一些是已經(武器)量產、部署,國防部以「料敵從寬」原則,對這些武器裝備非常重視其性能、對我威脅,都有做非常深入研究跟分析。孫立方強調,我方無意跟中國做軍備競賽,不管是今天展覽或展館設置,目的不是要呈現軍備競賽態勢;而雖料敵從寬,但各種武器裝備從研發、布置、實戰有不同階段,所以一個武器裝備的展示跟實戰展現出的效能,是兩回事,國防部也不認為透過大規模閱兵來去展現對周邊威脅是良好形象方式,「我們不認為這樣」。
▼國防部也在「2025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上展示M1A2T戰車。(圖/記者呂佳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