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7月全台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數僅33.7萬輛,仍有許多黑數四處流竄。(圖/資料照)
記者錢雅慧/綜合報導
滿街跑的微型電動二輪車,自2022年11月30日起正式納管,掛牌緩衝期也早已在2024年11月29日結束,但到了今年7月為止,僅有33.7萬輛完成掛牌,沒掛牌的黑數就連交通部也無法掌握,更可怕的是,微型電動二輪車1年的事故數高達近萬件,讓人不禁懷疑「年滿14歲免考照即可上路」的規定是否合理?
▲去年微型電動二輪車事故數高達9,836件,較前年顯著成長不少。(圖/翻攝自交通部道安總動員)
今年6月時,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就有多位立委聚焦微型電動二輪車的管理問題,立委何欣純點出交通部仍未全面掌握全國微型電動二輪車總數,立委蔡其昌則指出微型電動二輪車的事故比例高於機車;實際在交通部道安總動員查詢,在113年時全國微型電動二輪車事故數就有9,836起,比112年的9,025起有顯著成長,這還是在掛牌數僅有30多萬輛的背景下,意味著即使表面上納管了,但整體仍在往失控的方向發展。
▲即使已經納管多年,交通部仍無法掌握微型電動二輪車到底有多少黑數。(圖/資料照)
立委游顥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由於微型電動二輪車售價低廉,加上免考照即可上路的誘因,吸引未成年人、銀髮族與外籍移工使用,這些族群普遍缺乏交通安全知識與駕駛經驗,再加上經濟或環境因素限制,車輛保養狀況不佳,進一步增加事故風險;游顥認為,單純靠事後取締並不能改善事故率高的問題,而且現有的管理標準也太過寬鬆,執法和管理力道都不足,難以對各種違規行為產生嚇阻作用。
▲立法委員游顥表示,若微型電動二輪車繼續維持「免考照、免訓練、慢車定位」,只會讓事故數字持續攀升。圖/游顥辦公室提供)
不過游顥也指出,單純靠取締開罰並非長久之計,只有整體性策略才能徹底改善亂象,他認為政府應該制定駕照或訓練制度,無論是哪個族群,確保所有使用者都有基本操作與交通安全知識,也必須徹底清查未掛牌的黑數,全面落實掛牌與強制險,確保意外發生時能保障被害人權益,另外透過交通部、勞動部與消防署等單位跨部會合作,針對非法改裝、電池火災與職業通勤安全問題,建立監管與應變機制,更重要的是,若繼續維持「免考照、免訓練、慢車定位」,只會讓事故數字持續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