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紅雀三型無人機。(圖/記者蘇晏男攝)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根據彭博報導,東歐國家波蘭近年積極強化國防實力,並試圖降低對中國零組件的依賴,已成為台灣無人機的最大買家。今年截至8月,波蘭吸納了台灣近60%的無人機出口量,出口額達約3,200萬美元(約新台幣9.7億元),遠高於第二大買家美國的約700萬美元。波蘭此舉不僅加速自身無人機產業發展,也為台灣企業帶來新的海外市場機會。
台灣無人機製造商其昜先進科技表示,由於波蘭需求龐大,公司計畫在當地設廠,並透露已有其他外國企業,包括一家大型南韓無人機公司,與其洽談購買非中國製馬達。其昜科技創辦人兼董事長龔子琪指出,「在我看來,歐洲是無人機產業非常重要的市場,而波蘭是我們的關鍵門戶與基地。全球無人機企業都在尋找非中國供應鏈,馬達與電池正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無人機在戰場上扮演關鍵角色,甚至近期俄羅斯無人機多次侵入波蘭等北約成員國領空。受此影響,波蘭的無人機產業快速擴張。該國最大製造商WB Electronics的營收從2021年的3.43億茲羅提(約新台幣28.8億元)暴增至2024年的近30億茲羅提(約新台幣252億元),龔子琪透露,WB已向其昜科技提出聯合生產協議。
▲波蘭與白俄邊境。(圖/VCG)
波蘭無人系統商會理事成員席凱查克(Justyna Siekierczak)指出,「對波蘭而言,與台灣加深合作是非常好的消息。一旦國內出現任何動盪或混合威脅升高,我們必須隨時準備提升產能。」此外,波蘭軍用無人機廠FlyFocus執行長斯卡溫斯基(Igor Skawinski)表示,近期自台灣進口零件增加,是因波蘭作為烏克蘭主要零件中轉國,中國出口管制導致更多零件轉向台灣。
為因應海外市場需求與國內產業發展,台灣政府也啟動研發補助與採購計畫,支援無人機產業成長。龔子琪指出,台灣過去雖具備完整工業基礎與晶片製造實力,但無人機產業仍面臨訂單有限與關鍵零件短缺問題,大型企業多因在中國的商業利益或需求不足而裹足不前。西方國家對非中國零件的需求,正為台灣開啟新的出口機會。
波蘭進口台灣零件的另一家公司Farada Group聚焦美國市場,營運總監魯特寇斯卡(Joanna Rutkowska)指出,「在規劃進軍美國市場時,必須開始考慮將無人機中的中國零件替換為其他安全來源。台灣提供的產品品質優良且供應穩定,符合美國安全標準。」此外,Farada亦希望未來將產品銷售給台灣軍方,隨著其昜科技在波蘭設廠,雙方合作將更為緊密。
分析人士認為,波蘭作為台灣無人機最大買家,不僅幫助波蘭企業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也為台灣提供了靠近烏克蘭的戰略優勢,使台灣企業得以累積實戰需求經驗,並在全球無人機市場佔據有利位置。